字好书
应诏赋得除夜

《应诏赋得除夜》

时间: 2025-04-26 06:40:16

诗句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0:16

原文展示:

应诏赋得除夜 史青 〔唐代〕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白话文翻译:

今年今夜就要结束,明年明天的到来催促着。 寒冷随着一夜过去,春天随着五更的到来。 天空中的气色在改变,容颜在暗中回复。 美好的景色人们没有察觉,已经开在了后园的梅花上。

注释:

  • 今岁:今年。
  • 今宵:今夜。
  • 催:催促,意味着时间的紧迫。
  • 逐:随着。
  • 五更:古代夜间分为五更,五更是天快亮的时候。
  • 气色:指天空的景象。
  • 容颜:指自然界的变化。
  • 风光:美好的景色。
  • 著:开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青,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诗才被召入宫中应诏作诗,可见其文学造诣颇高。此诗为应诏所作,反映了唐代宫廷文化的一部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除夜,即除夕之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变化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新年的到来,以及人们对这些变化的不知不觉。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除夕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界的细微变化,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新年的希望。诗中“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拟人手法,将寒冷的离去和春天的到来描绘得生动而富有节奏感。后两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则进一步以天空和自然的变化来象征岁月的更迭,而“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则暗示了新年的美好已经悄然来临,只是人们尚未察觉。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新年的期待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表达了时间的紧迫感,今夜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通过自然界的变化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寒冷的夜晚过去,春天随着黎明的到来而到来。
  •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天空的景象和自然界的容颜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象征着岁月的更迭。
  •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美好的景色已经悄然来临,只是人们尚未察觉,梅花已经开放,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中的“随”和“逐”,赋予了寒和春以人的行为特征。
  • 对仗:如“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和“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除夕之夜的自然变化,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新年的到来,以及人们对这些变化的不知不觉,体现了对新年的期待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寒、春、气色、容颜、风光、梅。
  • 详细解释:寒象征着旧年,春象征着新年,气色和容颜象征着自然界的变化,风光和梅则象征着新年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寒随一夜去”中的“随”是什么意思? A. 跟随 B. 随着 C. 随便 D. 随即
  2. 诗中“春逐五更来”中的“逐”是什么意思? A. 追逐 B. 逐渐 C. 随着 D. 逐步
  3. 诗中“风光人不觉”中的“不觉”是什么意思? A. 不觉得 B. 不知不觉 C. 不自觉 D. 不觉悟

答案: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元日》:同样以新年为题材,表达了新年的喜庆和希望。
  • 杜甫《除夜》:描绘了除夕之夜的景象,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王安石《元日》与史青《应诏赋得除夜》:两者都以新年为背景,但王安石的诗更多表达的是新年的喜庆,而史青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史青的这首诗及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十九日招老谢丈 蕃来湖州连与叔骥和叔明父叔宝相从又从和叔 祝君适中所所居南山岩花二种日玉梅日含笑者 寄居邠 招在伯 戏作梅花六言未就而得兰一盆并颂之三首 题泰州司理廨舍小亭 田家即事八首 两日随钱丈放舟恬无风浪今日别归仍值逆风作 病中即事十五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远开头的成语 飠字旁的字 齲字旁的字 或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儒庠 歹字旁的字 以身试法 书香世家 飞扬浮躁 横梁 壸则 釒字旁的字 答词 十八层地狱 号天拍地 包含帆的词语有哪些 由博返约 又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