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43: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43:21
北高峰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旛竿袅影入青冥,
暮鼓朝钟镇不停。
劫火几灰龛底像,
西风两减塔层铃。
市人祈福心苗异,
庙祝求金口角灵。
三十六变登绝顶,
日中长玩七元星。
这首诗描绘了北高峰的景象和人们的活动。诗中提到的旛竿影子在青空中摇曳,晚上的鼓声和早上的钟声不断回响。经历了大火后,寺庙下的佛像只剩下几许灰烬,西风吹来,塔楼上的铃声也减弱了。城市中的人们祈求吉祥,而庙祝则在求取金钱和灵验。最后,诗人提到自己在绝顶上体验三十六种变化,白天在高处玩味七颗星星的乐趣。
董嗣杲,字士杰,号南溪,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北高峰》创作于宋代,诗人登高望远,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人文的交融。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诗人通过描绘高峰上的景象,表达对人生、信仰与自然的思考。
《北高峰》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诗歌,通篇流露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间琐事的深刻观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北高峰的壮丽景色,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信仰和财富的追求。首联“旛竿袅影入青冥”,展现出一幅生动的高峰图,旗帜飘动,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而“暮鼓朝钟镇不停”,则将时间的流转与宗教信仰结合,显示出日常生活的规律性。
中间的几句提到劫火和庙祝的求财行为,显示出人们在经历困境后仍然保持对未来的期待与祈求,富有生活的哲理。而“日中长玩七元星”,则表达了诗人在高峰之巅的悠然自得,象征着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宇宙的思考。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深刻揭示了人们内心的渴望与追求,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描绘北高峰的自然景色与人们的追求,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与人文关怀。
诗中“旛竿袅影”主要描绘了什么?
A. 暮色
B. 旗帜的影子
C. 山峰的高度
“劫火几灰龛底像”中的“劫火”指的是什么?
A. 一场大雨
B. 一场大火灾
C. 一场战争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对自然的敬畏与人生的思考
C. 对人际关系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