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2:56: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2:56:08
三三五五短长亭。都只解送人行。天远树冥冥。怅好梦才成又惊。夜堂歌罢,小楼钟断,归路已闻莺。应是困腾。问心绪而今怎生。
短长亭子一字排开,三三五五的样子。大家只会在这里送别行人。天空遥远,树影朦胧。令人怅惘的是美梦刚刚成真,便又被惊醒。夜里歌唱结束,小楼的钟声断了,回家的路上已经听到了黄莺的叫声。想必是因为疲惫不堪,问问自己的心情如今又该如何呢?
“长亭”是古代送别的常见场所,诗中提到的送别场景引发了对离愁的思考。“莺”在古诗中常用以象征春天与生命的希望,然而在此却暗含了对离别的无奈与失落。
作者介绍:沈端节(生卒年不详),宋代词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一个送别的场合,诗人通过短长亭的意象表达了对离别的依依不舍,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于离愁的普遍感受。
《太常引》展示了沈端节对离别情感的深刻体悟与细腻描绘。整首词通过简洁的意象,描绘出一个送别的场景:短长亭、遥远的天际、朦胧的树影,构成了一幅淡淡的离愁图。诗人通过描绘送别的情景,表达了对即将分别的人的不舍之情。尤其是“怅好梦才成又惊”一句,突显了人的脆弱与无奈,仿佛一切美好的幻梦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夜晚的歌声与钟声交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暗示着离别的无常。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包括“莺”的叫声,虽是自然之声,却加重了离愁的气氛,令人心生惆怅。整体而言,诗作情感真挚,意象生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当下情感的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送别场景,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脆弱。
诗词测试:
“三三五五短长亭”中的“三三五五”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A. 送别的场景
B. 春天的气息
C. 夜晚的宁静
在诗中,诗人通过“怅好梦才成又惊”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美好时光的失落
C. 对自然的赞美
“归路已闻莺”中的“莺”象征着什么?
A. 离别的痛苦
B. 春天与生命的希望
C. 夜晚的寂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