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19: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19:58
梦云如絮逐花飘。
蓬转耐今宵。
门外马萧萧。
搅离绪朱颜夜凋。
隐囊春枕,博山沉水,愁共断香烧。
歌倦殢红娇。
莫更理飞泉洞箫。
梦中的云彩像絮一样随花瓣飘荡。
蓬松的花瓣在今夜慢慢转动。
门外的马蹄声萧萧作响。
打扰了我对于红颜的思绪,夜色让她的容颜逐渐消逝。
我把愁苦藏在春天的枕头里,博山的水沉淀了我的忧伤,香断时的烟火也无奈缭绕。
我已经厌倦了这红颜的歌声。
请不要再理会那飞泉流淌的箫声。
此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意象如“朱颜”、“飞泉洞箫”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作者介绍:周岸登,清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生平不详,但其诗歌往往寄托了对人生和爱情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可能是作者在某个夜晚的思绪流露,结合个人经历,以梦境和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愁苦与对美好事物的眷恋。
《太常引 其三》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和内心的孤独感。开篇以“梦云如絮逐花飘”描绘了一个如梦如幻的意境,既展现出诗人对春天的向往,也隐含着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接着的“门外马萧萧”则通过听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寂寞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往昔的追忆。诗中“隐囊春枕,博山沉水”更是将愁苦与美景相结合,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情感的细腻流露。最后一句“莫更理飞泉洞箫”则是一种对美好旋律的厌倦,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逝去青春的感慨,给人以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对逝去青春的惆怅,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揭示了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测试:
诗中“梦云如絮”描绘的是哪种情境?
“门外马萧萧”中的“萧萧”意指?
诗中的“博山沉水”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