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5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3:26
扑粉施朱,画眉补鬓,巧言令色柔和。
暗藏机狡,名唤夜叉婆。
面善心乖性恶,纤纤指鹰爪无过。
夸体段,取人性命,入夜骋喽罗。
遇师方省觉,要逃业障,须避冤魔。
纵水云游历,远离巢窝。
急急完全神气,累功行岂敢蹉跎。
酬心愿,劝人修炼,功到洞仙歌。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貌美而心狠的女子,她化妆得极为妩媚,却暗藏狡诈的本性。她被称为“夜叉婆”,虽然外表看似温柔善良,实则内心险恶,指如鹰爪,手段狠辣。她以华丽的外表和巧妙的言辞来迷惑他人,伺机而动,进而夺取他人性命。只有在遇到师长时才会意识到自己的过错,想要逃避因果关系,避免冤屈与恶魔的纠缠。诗中强调远离这种女子的巢穴,要努力修炼,积累功德,才能最终实现心愿,达到洞仙的境界。
马钰,元代著名诗人及道士,其作品多涉及道教思想和人生哲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批判精神。
该诗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夜叉婆”来反映当时社会中某些女性的复杂性格,以及人们对美与恶的思考。
《满庭芳 夜叉婆》以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描写,刻画了一位貌美而心狠的女子形象。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们对美丽外表的警惕与对内心险恶的揭露。开头的“扑粉施朱,画眉补鬓”一方面描绘了女子的妆容,另一方面则暗示了她的虚情假意,正如“巧言令色柔和”所传达的那样,外表的温柔掩盖了内心的阴暗。全诗以“夜叉婆”这一形象为线索,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与矛盾,提醒人们在追求美的同时不要忽略内心的真实。
诗中强调了自我修炼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面对诱惑与险恶时,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积累功德,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解脱。这一思想反映了道教文化中对修行的重视,也体现了诗人对世事变化的深刻理解。
扑粉施朱,画眉补鬓,巧言令色柔和。
暗藏机狡,名唤夜叉婆。
面善心乖性恶,纤纤指鹰爪无过。
夸体段,取人性命,入夜骋喽罗。
遇师方省觉,要逃业障,须避冤魔。
纵水云游历,远离巢窝。
急急完全神气,累功行岂敢蹉跎。
酬心愿,劝人修炼,功到洞仙歌。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警示世人,外表的美丽可能掩盖内心的险恶,呼吁人们要透过表象去看清事物的本质。同时强调自我修炼与努力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避开生活中的种种陷阱,实现真正的自我。
“夜叉婆”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要远离什么?
这两首诗在题材上与《满庭芳 夜叉婆》有相似之处,均涉及对人性与情感的深刻理解,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