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满庭芳 赞重阳真人出现

《满庭芳 赞重阳真人出现》

时间: 2025-05-04 03:18:07

诗句

古郡登州,望仙门外,画桥车马难通。

重阳师父,对众显家风。

预说逢何必坏,经一纪、太守何公。

嫌*峻,令人拆毁,命匠别兴功。

文登重出现,白龟莲上,端坐空中。

宰公尼庞虎,得遇真容。

忽见回身侧卧,祥云动、复往仙宫。

人争画,家家供养,处处总钦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18:07

原文展示:

满庭芳 赞重阳真人出现
作者: 马钰 〔元代〕

古郡登州,望仙门外,画桥车马难通。
重阳师父,对众显家风。
预说逢何必坏,经一纪太守何公。
嫌峻,令人拆毁,命匠别兴功。
文登重出现,白龟莲上,端坐空中。
宰公尼庞虎,得遇真容。
忽见回身侧卧,祥云动复往仙宫。
人争画,家家供养,处处总钦崇。

白话文翻译:

在古老的登州,远望仙门外,画桥和车马难以通行。重阳师父在众人面前显现家风,预言说遇到的事情没有坏处,经历了一代太守何公。有人嫌弃他太严厉,叫人去拆毁,命匠人另行兴工。文登重阳再次显现,端坐在白龟莲上,神态安详。宰相庞虎也得见了他真容。忽然他侧身躺下,祥云升腾,返回仙宫。人们争相描绘,家家户户供奉,处处都充满了崇敬。

注释:

  • 古郡:指古老的郡城。
  • 重阳师父:指重阳真人,是道教中的一位重要人物。
  • 白龟莲:一种象征纯洁和高洁的植物。
  • 宰公尼庞虎:尼庞虎为历史人物,可能是指庞大的宰相。
  • 祥云:指祥瑞的云彩,象征吉祥和福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钰(约1260-1330年),元代道士和诗人,曾任太和山道教的掌教,致力于道教的传播和发展。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道教的思想和哲理,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满庭芳 赞重阳真人出现》创作于元代,正值道教复兴的时期。重阳真人被视为道教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诗中赞美其显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道教信仰的尊崇与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重阳真人显现为主题,展现了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开篇通过描绘登州的自然环境,设定了一个幽静的氛围,吸引读者的注意。接着,诗人讲述了重阳师父对众人的教导,强调了他所传承的家风和道教的教义。诗中提到的“预说逢何必坏”一语,蕴含着对命运的豁达态度,既有对未来的预见,也有对过往的反思。

中间部分描绘了重阳真人的显现,白龟莲作为象征,既传达了他高洁的品质,也体现了人们对他的崇拜。宰公尼庞虎得见真容,表明重阳真人的影响力和广泛的信仰基础。最后,诗人提到“人争画,家家供养”,展现了人们对重阳真人的敬仰,形成了一种道教文化的社会风尚。

整首诗流畅自然,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认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教的崇敬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郡登州:地点的设定,传递出历史的厚重感。
  • 画桥车马难通:描绘出环境的宁静与隔绝,暗示了修道的艰难。
  • 重阳师父,对众显家风:强调重阳真人的教诲和道德传承。
  • 嫌峻,令人拆毁:反映出对道教严谨态度的误解与偏见。
  • 文登重出现:重阳真人的再现,象征着希望与信仰的重生。
  • 端坐空中:重阳真人的超凡脱俗,彰显其高洁的品德。
  • 人争画,家家供养:人们的崇敬与追随,形成了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重阳真人比作高洁的白龟,暗示其崇高的品德。
  • 拟人:祥云动复往仙宫,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行为,增强了诗的神秘感。
  • 对仗:全诗语言工整,韵律和谐,增强了艺术性。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重阳真人的显现,表达了对道教信仰的坚定与尊崇,强调了道德传承的重要性,反映了人们对超越尘世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郡:象征历史与传统。
  • 重阳真人:道教中的重要人物,象征智慧与启示。
  • 白龟莲:象征纯洁、高洁的精神追求。
  • 祥云:吉祥与神秘的象征,暗示着超凡的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重阳真人的显现主要象征着什么? a) 历史的回归
    b) 道教信仰的复兴
    c) 自然的力量
    d) 人类的渺小

  2. 诗中提到的“白龟莲”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权势
    c) 纯洁与高洁
    d) 战争

  3.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重阳真人的崇敬? a) 直接赞美
    b) 通过描绘环境
    c) 通过描述他人的行为
    d) 通过描写神秘现象

答案:

  1. b) 道教信仰的复兴
  2. c) 纯洁与高洁
  3. a) 直接赞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 李白
  • 《道教歌》 - 袁枚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马钰的《满庭芳》与李白的《庐山谣》均表现出对自然与超凡的追求,但马钰更多地体现了道教的哲理和信仰,而李白则更侧重于个体的情感与自然的融洽。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研究》
  • 《道教文化概论》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偶憩 偶怀普照经寮附火寄夷白老 木平像吾友宣老所藏宣示寂久矣余因归朱方遇 梦过盱眙城追寄曾照老 买菊 露坐 良辰 兰皋煎茶 绝句二首 绝句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又字旁的字 救援 包含颏的词语有哪些 过盛必衰 食字旁的字 包含杳的成语 示字旁的字 矛字旁的字 匹马只轮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顿足搥胸 金鸭 石心木肠 叹悒 巳字旁的字 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撝卑 同蒲铁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