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鹊踏枝·偶感,示永持

《鹊踏枝·偶感,示永持》

时间: 2025-04-30 05:30:43

诗句

谁信人生难解决。

水自潆洄,山自相重叠。

甚日根尘同断绝。

花光镜影交澄澈。

眼底浮云心上月。

缥杳楼台,筝笛供凄咽。

摆脱人间凉与热。

千山万水无抛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30:43

原文展示

《鹊踏枝·偶感,示永持》 —— 叶恭绰

谁信人生难解决。水自潆洄,山自相重叠。
甚日根尘同断绝。花光镜影交澄澈。
眼底浮云心上月。缥杳楼台,筝笛供凄咽。
摆脱人间凉与热。千山万水无抛撇。

白话文翻译

谁能相信人生是如此难以解决的呢?
水流自有它的曲折,山峦自有它的重叠。
何时才能彻底断绝一切尘世的烦恼?
花影与镜中光影交融清澈。
我眼中有浮云,心中有明月。
那遥远的楼台,筝声和笛声伴随着凄凉的哀鸣。
我想摆脱人间的冷热情感,
纵使千山万水,也不愿再有所牵挂。

注释

  • 潆洄:水流的曲折状态。
  • 根尘:指尘世的烦恼与困扰。
  • 光镜影:花的光影与镜中倒影。
  • 缥杳:形容遥远而模糊的样子。
  • 筝笛:古代乐器,筝和笛。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水自潆洄,山自相重叠”可以理解为自然的自有规律,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暗示着人们在面对生活的复杂时,应如自然一般,接受其变化与循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叶恭绰(1680-1759),字子骥,号半山,清代诗人、书法家及画家,追求个性自由,常在作品中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交织的背景下,作者通过诗歌的方式探索生命的意义与内心的挣扎。

诗歌鉴赏

本诗采用了清新的自然意象与深邃的哲理思考,呈现出一种脱俗的境界。诗的开头通过“谁信人生难解决”引出主题,直面人生的无常与难题,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怀疑与反思。接下来的描述通过“水自潆洄,山自相重叠”的自然景象,暗示了人生的复杂与无奈。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从外在的自然景象转向内心的描写,“眼底浮云心上月”表现了内心世界的澄明与混沌之间的矛盾。最后一句“千山万水无抛撇”则是对人生的释然,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超脱,反映了诗人追求永恒与内心宁静的愿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谁信人生难解决”:质疑人生的复杂与困惑。
    • “水自潆洄,山自相重叠”:自然的规律,象征人生的起伏。
    • “甚日根尘同断绝”:渴望超脱尘世烦恼。
    • “花光镜影交澄澈”:描绘一种清澈的境界。
    • “眼底浮云心上月”:内心的宁静与动荡。
    • “缥杳楼台,筝笛供凄咽”:描绘孤独与凄凉。
    • “摆脱人间凉与热”:渴望摆脱人间的情感波动。
    • “千山万水无抛撇”:向往超脱与宁静。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生的境遇。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水自潆洄”,赋予自然以生命。
  • 主题思想:诗歌表现了对人生复杂性的思考,以及对内心宁静与超脱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象征变化与流动。
  • :象征稳固与永恒。
  • :象征美好与短暂。
  • 浮云:象征不定与飘渺。
  • 明月:象征内心的安宁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水自潆洄”表示什么? A. 水流的急促
    B. 水流的曲折
    C. 水的清澈

  2. “千山万水无抛撇”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人间的留恋
    B. 对尘世的超脱
    C.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叶恭绰与李白的作品都体现了对人生意义的探索,李白的豪放与叶恭绰的沉思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多以豪情壮志,后者则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叶恭绰研究》
  • 《古典诗词解析》

相关查询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送岑征君归鸣皋山 送赞律师归嵩山 南陵五松山别荀七 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相送 南阳送客 送焦山淇上人见广佑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 送路六侍御入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耳刀旁的字 豺狼虎豹 瑶草 首丘之情 彐字旁的字 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移风平俗 舌字旁的字 事到临头 形开头的成语 阜字旁的字 动如参商 桃李春风 才华超众 琅书 豕字旁的字 四萃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