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丙戌中秋口号

《丙戌中秋口号》

时间: 2025-04-26 20:35:00

诗句

千古一中秋,曾经几诗客。

千秋一月明,谁得共魂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35:00

原文展示:

丙戌中秋口号
作者: 魏新河

千古一中秋,曾经几诗客。
千秋一月明,谁得共魂魄。

白话文翻译:

千古以来,只有这一轮中秋,曾经有多少诗人吟咏。千秋万代中,唯有这明亮的月亮,谁能与我共鸣心灵?

注释:

  • 千古:指非常久远的历史,形容时间的悠久。
  • 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象征团圆和赏月。
  • 诗客:指喜欢作诗的人,诗人。
  • 千秋:形容时间的长久,千秋一月,意指每个中秋的明月。
  • 魂魄:指人的灵魂和精神,常用来形容深厚的情感和思念。

典故解析:

中秋节的起源与月亮的象征意义密切相关。在古代,中秋节被称为“秋节”,最早起源于农耕社会的祭月活动。古人认为月亮代表着团圆与思念,许多诗人都曾在此佳节之际吟咏月亮,抒发对故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魏新河,现代诗人,以其深情的诗作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而著称。他的诗词常常蕴含着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情的关注。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丙戌年中秋之际,表达了诗人在中秋节的感慨与思考,借助中秋的明月,唤起对历史与人情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中秋节深刻的感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月亮的象征意义。诗的开头“千古一中秋”不仅点明了时间的久远,还暗示了中秋节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接下来的“曾经几诗客”则引发读者对历史上众多吟咏中秋的诗人的联想,强调了这一节日与诗歌的密切关系。

“千秋一月明”中的“月”不仅代表着实际的明亮的月亮,更象征着人们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与渴望。在最后一句“谁得共魂魄”中,表达了诗人对同伴、友人和故人的思念,传达了孤独感以及对精神共鸣的渴望。

整首诗在构思上巧妙,采用了对仗的手法,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同时,诗人通过对时间与空间的交织,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层次,令人思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千古一中秋”:强调中秋节的独特地位与悠久历史。
    2. “曾经几诗客”:引出历史上众多吟咏中秋的诗人,表现对历史的回顾。
    3. “千秋一月明”:突显月亮的光辉与永恒,象征着人们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4. “谁得共魂魄”:表达了对友人、故人的思念与对心灵共鸣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采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象征:月亮象征着团圆与思念,寓意深刻。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中秋明月,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情的思念,体现了深厚的文化情感。

意象分析:

  • 中秋:象征团圆、思念和丰收。
  • 月亮:象征光明与希望,是人们情感寄托的对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千古一中秋”中的“千古”指什么?

    • A. 很久以前
    • B. 现代
    • C. 未来
    • D. 一年
  2. 诗中提到的“诗客”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
    • B. 画家
    • C. 音乐家
    • D. 学者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水调歌头》 - 苏轼

诗词对比: 对比李白的《静夜思》,两首诗均表达了对月亮的思索与情感,但李白侧重于个人的思乡之情,而魏新河则更关注历史与文化的沉思,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作者: 李白等
  • 《中秋节的传统与诗歌》 - 相关研究论文

相关查询

满江红三首 其二 满江红 其二 冬夜和《乌丝词》中《怅怅词》韵 满江红 其三 再叠前韵,娟净有和 满江红 其二 客望送刘石叟先生 满江红·别金井飞卿,即用见赠原韵 满江红 山居遣兴六首 其五 满江红·己巳,一九二九年。登景山谒明思宗殉国处 满江红 其十二 为程穆倩赋星宿海研 满江红 用吴渊吴潜二公韵 满江红·同天申、扶九、跃千、秋箴、蔚园诸君饮雉升斋中,即事赋此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著乎竹帛 彐字旁的字 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鳥字旁的字 禾字旁的字 月字旁的字 卖富差贫 岂有是理 新亚欧大陆桥 方方面面 人师难遇 乞伏 慎柬 起土 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枉己正人 龜字旁的字 包含魇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