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00: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00:26
谢林簿遗庐阜茶芽
作者: 潘牥 〔宋代〕
向来皇佑最升平,
民识犁锄不识兵。
茶向此时还有录,
令人长羡蔡端明。
自古以来,皇佑年间最为安宁,
百姓只懂得耕种,不懂得战争。
此时的茶叶正值好时节,
真令我羡慕蔡君明的才华。
潘牥,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物,反映民生,寄情于山水之间,文风温润,富有哲理。
此诗创作于宋代皇佑年间,正值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茶芽的生长,表达对和平安定生活的珍惜与向往,同时也对蔡襄的茶艺表示钦佩。
《谢林簿遗庐阜茶芽》是一首描绘和平生活的诗。诗的开头,诗人提到“向来皇佑最升平”,直接引入了历史背景,表现出对安定社会的赞美。接着,诗人写道“民识犁锄不识兵”,展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状态,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与平和的生活方式。
接下来的“茶向此时还有录”则把焦点转向茶叶,表达了茶在这个和平时期的生长与繁荣,显示了生活的富足。最后一句“令人长羡蔡端明”,则是对蔡襄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对优秀茶艺的向往与钦佩,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文化与艺术的追求。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与对茶文化的热爱,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
此诗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前半部分通过对比“犁锄”和“兵”,表现出安宁与战争的对立。诗中还使用了隐喻,通过茶芽象征着美好的未来和生活的富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和平安定生活的赞美,以及对茶文化的热爱和对优秀艺术家蔡襄的敬仰。诗人借茶芽的生长,表达了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向来皇佑最升平”中的“皇佑”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年号?
“民识犁锄不识兵”中的“兵”指什么?
蔡端明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答案: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李白的作品强调豪情与壮志,而潘牥的诗则更注重平和与生活的细腻。两者在情感基调和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文化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