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2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27:30
灼灼榴苞吐火,猗猗桃竹流霞。
春风不管人憔悴,点缀满庭花。
五十颠毛如许,三千归路犹赊。
不知明岁蒲觞底,芳事属谁家。
鲜艳的石榴花像吐火般绽放,桃树和竹子在霞光中摇曳。
春风并不在乎人的憔悴,反而让满庭的花朵更加绚丽。
五十岁的人白发已多,回家的路依旧遥远。
不知道明年春天的酒杯里,花事又会属于哪一家呢?
本诗中提到的“蒲觞”源于古代饮酒文化,常用于宴会和聚会之中,象征着欢聚与美好的时光。同时,诗中的“满庭花”也可以引申为春天的繁花似锦,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李慈铭(生卒年不详),字竹君,号怀德,清代诗人,生于山西,曾任职于官府,因其诗歌清新脱俗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他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多涉及春天、花卉等题材。
此诗写于春天,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诗中流露出对年华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无奈与期待。
《锦堂春二首 其一》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诗作,诗人以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花卉景象,展现了春风的温暖以及生命的美好。然而,随着美景的呈现,诗人也不禁感叹自己的年华已逝,白发渐生,感受到一种时光的流逝和无奈。诗中“春风不管人憔悴”一句,传达出春天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最后一联“不知明岁蒲觞底,芳事属谁家”则更是引发了对未来的思考,诗人对未来春天的花事和欢聚的迷茫感,令人感怀不已。整首诗在描绘春景的同时,融入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和生命的脆弱,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未来的迷惘,体现了生命的美好与无奈并存的哲理。
诗中提到的“灼灼榴苞”用来比喻什么?
诗人对未来的迷茫表现在哪一句?
诗中提到的“芳事”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