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7:4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47:05
田园乐
作者: 贺铸 〔宋代〕
昔我未去国,幽栖淇上村。
分辞侠少事,喜与农老言。
农老孰追从,四邻皆世婚。
机中工织妇,籍上成丁孙。
青驹自走磨,黄犬长候门。
昨日春火开,逍遥望高原。
西照牛羊下,东风花草繁。
今朝夏鸡鸣,麦熟田头喧。
归来息树荫,课汲灌中园。
秋赛方及辰,酿秫烹膏豚。
丛祠响腰鼓,免杖奉神樽。
冬雪断门巷,蚕庐清且温。
地藉熊豹席,炉明荆枥根。
起居就安适,非复系晨昏。
不识百里面,不知千骑尊。
供输先众期,於我何威恩。
太上复淳古,坐超羲与轩。
敢忘天地施,击壤声如埙。
毕此百岁愿,泰然长夜魂。
避秦谁氏子,客死武陵源。
在我离开故国之前,我在淇河边的村庄幽居。
我辞去侠义的琐事,乐于和农夫们闲聊。
那些农夫都是谁在追随呢?四邻都已成家。
织布的工夫在机上,户籍上记录了儿孙。
青色的小马子在磨坊自走,黄色的狗在门口长久候着。
昨天春天的火焰燃起,悠闲地眺望高原。
西边照耀着牛羊归家,东风吹来花草繁盛。
今天早上夏天的鸡鸣,麦子成熟田间喧闹。
我回到树荫下休息,浇灌园中庄稼。
秋天的祭祀正当时,酿酒烹煮肥肉。
丛祠中敲响腰鼓,免去拄杖奉神的酒樽。
冬天的雪封闭了门巷,蚕房里清静而温暖。
地上铺着熊豹的席子,炉火明亮荆条的根。
起居生活安逸舒适,不再拘泥于晨昏。
我不识百里之外的人,不知千骑的尊贵。
供奉上天的期望,对我何足道哉。
我愿回归质朴古老,坐享超然的境界。
谁敢忘记天地的恩施,锤炼大地的声音如埙。
我愿活到百岁,心安理得共度漫长夜晚。
避开秦朝的谁家子弟,死于武陵的源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贺铸(约1090—1150),字景华,号阮郎,宋代词人,擅长词作,被誉为“宋词四大家”之一。其词风清新,情感真挚,常描绘自然和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
《田园乐》创作于贺铸隐居的生活阶段,表达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争的厌倦,体现了诗人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田园乐》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展现了作者对乡村宁静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诗中通过描绘四季的变化,展现出农田与乡村的生机与活力。开头几句,诗人回忆自己在淇河边的隐居生活,告别了纷繁复杂的侠义事务,乐于与农夫们交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泊名利的洒脱。
随着诗的展开,诗人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夏天的喧闹、秋天的丰收和冬天的宁静,四季的变换仿佛在他的笔下流淌,带出了田园生活的节奏与美感。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还有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他不仅享受着田园的安逸,也反思了世俗的纷扰,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全诗节奏悠扬,意象丰富,既有对生活的观察,又有对人生的哲思。尤其是最后几句,提到“敢忘天地施,击壤声如埙”,更是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仿佛在告诫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生活,感恩天地的恩赐。诗人在这首作品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理想的田园世界,给人以心灵的宁静和生活的启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田园的四季变化,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传递出一种渴望宁静、简单生活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曾在何处隐居?
A. 淮河
B. 淇河
C. 黄河
诗中提到的“击壤声如埙”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农业的热爱
B. 对音乐的追求
C. 对大自然的尊重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
A. 热衷
B. 反感
C.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贺铸的《田园乐》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虽然都是描绘田园生活,但贺铸更注重生活的细节与季节的变化,而陶渊明则更多地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世外桃源。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各异,贺铸更贴近现实生活,陶渊明则更具理想色彩。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