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城山挂月堂壁

《题城山挂月堂壁》

时间: 2025-07-28 00:00:44

诗句

百叠烟鬟得眼明,坐来心迹喜双清。

秋阳满地西风起,犹有啼莺四五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0:00:44

题城山挂月堂壁

作者:范成大 〔宋代〕

原文展示:

百叠烟鬟得眼明,坐来心迹喜双清。
秋阳满地西风起,犹有啼莺四五声。

白话文翻译:

在这挂月堂的墙壁上,烟雾缭绕的头发把眼睛照亮,坐下来的时候心中愉悦,感到一份清净。秋天的阳光洒满大地,西风渐起,依旧能听见四五只黄莺在啼鸣。

注释:

  • 百叠烟鬟:形容女子的发髻高耸如山,轻雾缭绕。
  • 眼明:眼睛明亮,心中清晰。
  • 心迹:心中的感受和情感。
  • 双清:一份清净的心境。
  • 秋阳:秋天的阳光。
  • 西风:来自西方的凉风。
  • 啼莺:黄莺鸟的鸣叫。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涉及的典故,但“啼莺”常用来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人在秋天的背景下提到莺鸟,暗示了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脆弱。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1193),字景仁,号宗尹,南宋诗人、词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
  •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城山的挂月堂写成,描绘了秋天的清新与宁静。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范成大的《题城山挂月堂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秋季氛围的敏锐感受。开头“百叠烟鬟得眼明”不仅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形象,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接下来的“坐来心迹喜双清”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清澈,仿佛在这自然的怀抱中,烦恼与忧虑都被抛诸脑后。秋阳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温暖的阳光洒遍大地,西风的起伏则增添了一丝凉意,仿佛让人意识到岁月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最后“犹有啼莺四五声”一句,诗人通过细腻的听觉描写,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尽管是秋天,依然可以听到莺鸟的啼鸣,这既是对生命的赞美,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百叠烟鬟得眼明:描写女子的发髻,暗喻美丽与清晰的视野。
    • 坐来心迹喜双清:坐下后,内心的喜悦与宁静。
    • 秋阳满地西风起:秋天的阳光与渐起的西风,展现自然景色。
    • 犹有啼莺四五声:尽管是秋季,生命依旧在继续,表现出生命的韧性。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百叠烟鬟”比喻女子之美。
    • 拟人:西风的起伏,给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秋阳满地”与“西风起”,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在宁静中反思生命与时光的感悟。

意象分析:

  • 烟鬟:象征着女性的美丽与柔情。
  • 秋阳:代表温暖和光明,也暗示着季节的变化。
  • 西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化。
  • 啼莺: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百叠烟鬟”描写的是谁的形象?
    a) 男子
    b) 女子
    c) 风
    d) 明月

  2.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3. “犹有啼莺四五声”中,“啼莺”象征了什么?
    a) 秋天的凋零
    b) 生命的活力
    c) 冬天的寒冷
    d) 春天的希望

答案:

  1. b) 女子
  2. c) 秋
  3. b) 生命的活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比较范成大的《题城山挂月堂壁》与杜甫的《秋夕》,两者都描写了秋季的景象,但范成大更侧重于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而杜甫则通过秋天的景象表现了更为深沉的思绪与对兄弟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范成大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晚东归留赠李功曹 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 独不见 失题 同太常尉迟博士阙下待漏 送李舍人归兰陵里 和裴舍人观田尚书出猎 贺田仆射子弟荣拜金吾 圣恩洗雪镇州寄献裴相公 郊居秋日酬奚赞府见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糸字旁的字 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又字旁的字 心字底的字 毋字旁的字 感愧无地 判语 急公 天高气爽 繁刑重赋 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片字旁的字 调丝品竹 三公九卿 永续 山结尾的成语 随行就市 张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