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 其一

《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7-31 20:12:35

诗句

东朝制诏九年称,烈武功高后世兴。

坐举不周天柱正,亲扶旸谷日车升。

班行尚想延和殿,羽卫俄趋永厚陵。

洛水嵩峰霄汉外,百官西望涕难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20:12:35

原文展示

东朝制诏九年称,
烈武功高后世兴。
坐举不周天柱正,
亲扶旸谷日车升。
班行尚想延和殿,
羽卫俄趋永厚陵。
洛水嵩峰霄汉外,
百官西望涕难胜。

白话文翻译

东朝在位九年,赐予皇后的诏书,
她的功业卓越,后世将会兴盛。
她坐在天柱之下,正如大地的支撑,
亲自扶持着日车,助力阳光升起。
班班的官员仍然怀念延和殿,
羽卫们迅速前往永厚陵。
洛水之外的嵩峰高耸入云,
百官西望,眼泪难以自禁。

注释

  • 东朝:指的是宋朝,诗人在北宋时期生活。
  • 烈武:指的是皇后的英明与武功。
  • 不周天柱:古代传说中支撑天的柱子,象征稳固。
  • 旸谷:指阳光普照的地方。
  • 班行:指官员的行列。
  • 羽卫:指皇帝的侍卫。
  • 永厚陵:指皇后的墓地,象征对她的追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淇水,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以词作闻名于世,风格细腻,情感丰富。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大行太皇太后的追悼之际,表达了对她的崇敬与怀念,反映了朝廷中对她政治贡献的认可与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挽词以其凝练的语言和深厚的感情,表达了对太皇太后的无尽追思。诗中通过描绘她的政绩和稳固的统治,表现了对她的敬仰之情。开篇提到“东朝制诏九年称”,不仅是对她统治时间的回顾,也暗示了她在位期间的丰功伟绩。

接下来的“坐举不周天柱正,亲扶旸谷日车升”,运用典故将太皇太后比作天柱,暗示她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展现出她如同支撑天地一样的力量。诗中提到的“班行尚想延和殿”,则是对太皇太后的敬仰之情,反映出官员们对她的怀念。

最后的“洛水嵩峰霄汉外,百官西望涕难胜”,以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官员的悲痛相结合,达到情感的高潮。诗人用简单却富有深意的词句,深刻地表现了对太皇太后的哀悼和对她治国理政的敬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东朝制诏九年称:提到太皇太后在位的时间,强调其重要性。
    2. 烈武功高后世兴:赞美她的治国才能,为后世奠定基础。
    3. 坐举不周天柱正:比喻她的重要性,像支撑天的柱子。
    4. 亲扶旸谷日车升:形容她推动国家发展。
    5. 班行尚想延和殿:表达对她的怀念之情。
    6. 羽卫俄趋永厚陵:描述朝廷对她的追悼。
    7. 洛水嵩峰霄汉外:描绘自然景象,增添了哀伤气氛。
    8. 百官西望涕难胜:表现官员对她的悲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太皇太后比作天柱,突显其重要性。
    • 对仗:整首诗的音韵和谐,起承转合自然流畅。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太皇太后的哀悼与怀念,折射出对她治国理政的高度评价与赞美。

意象分析

  • 天柱:象征稳定与支撑。
  • 日车:象征光明与希望。
  • 洛水与嵩峰:自然景观,表现伟大与壮丽,同时也加强了悲伤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朝”指的是哪个朝代?

    • A. 唐朝
    • B. 宋朝
    • C. 明朝
  2. 诗中“百官西望涕难胜”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喜
    • B. 哀伤
    • C. 愤怒
  3. 诗中提到的“羽卫”指的是:

    • A. 学者
    • B. 侍卫
    • C. 商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秦观的挽词与陆游的怀古诗,前者更侧重于对个人的怀念与崇敬,后者则常常带有对历史的沉思与感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
  • 《词学研究》
  • 《宋代文学研究》

相关查询

蝶恋花(商调柳) 花心动(双调) 青玉案 应天长·条风布暖 秋蕊香(双调) 渔家傲(般涉·第二) 望江南(大石) 长相思 念奴娇(大石) 苏幕遮·燎沈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瓜字旁的字 情文相生 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車字旁的字 矜能负才 浩若烟海 仿生学 耳字旁的字 耿黾 割席分坐 包含屑的词语有哪些 行署 亢奋 超然物外 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轧荦山 矢字旁的字 長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