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6:5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57:20
白马寺晚泊
作者: 秦观 〔宋代〕
濛濛晚雨暗回塘,
远树依微不辨行。
人物渐稀疏磬断,
绿蒲丛底宿鸳鸯。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在白马寺附近的塘边,细雨迷蒙,视线模糊,远处的树木依稀可见,难以辨认行人的身影。随着人群的渐渐稀疏,寺庙的钟声也显得遥远而断续。在绿蒲丛中,一对鸳鸯安静地栖息着,形成一幅宁静而优雅的画面。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淮海,北宋词人,精于词作和诗作。他的词风婉约,常表达细腻的情感,作品兼具清丽与深沉,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怀。
这首诗作于作者游历至白马寺时,晚雨如丝,景色幽静。白马寺是历史悠久的寺庙,常吸引文人雅士前来吟咏。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白马寺晚泊》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体现了秦观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的诗人情怀。全诗通过细雨、远树、稀疏的人群以及安静的鸳鸯,构建了一个宁静的晚景图。开篇的“濛濛晚雨”不仅描绘了气候条件,亦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使人感受到诗人所处环境的清新与静谧。接下来的“远树依微不辨行”,则通过对远方景色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孤寂感。
“人物渐稀疏磬断”一句,突显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化,随着人群的稀少,寺庙的磬声也变得断断续续,仿佛在诉说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沧桑。最后一句“绿蒲丛底宿鸳鸯”,则是诗歌的情感升华,鸳鸯的栖息象征着宁静与和谐,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秦观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与情感表达。
诗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及内心的宁静追求,反映了他在繁杂世俗中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白马寺晚泊的作者是?
“濛濛晚雨”中“濛濛”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宿鸳鸯”象征着什么?
白马寺晚泊与《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景致,前者更注重细雨与宁静的情感,后者则强调山水间的安宁与空灵。两者都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