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入茶山下题水口草市绝句

《入茶山下题水口草市绝句》

时间: 2025-08-04 09:39:10

诗句

倚溪侵岭多高树,夸酒书旗有小楼。

惊起鸳鸯岂无恨,一双飞去却回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4 09:39:10

原文展示:

倚溪侵岭多高树,
夸酒书旗有小楼。
惊起鸳鸯岂无恨,一双飞去却回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溪水边和山岭上高耸的树木,诗人自豪地谈论着酒与书画的风雅,旁边有一座小楼。突然惊起的鸳鸯难道没有怨恨吗?它们一双飞走却又回头望去。

注释:

  • 倚溪:依靠溪水,指地点靠近溪流。
  • 侵岭:溪水流入山岭,形容溪水的延伸。
  • 夸酒:自夸酒的美味或酒的风雅。
  • 书旗:书法的旗帜,象征文化的气息。
  • 惊起:受到惊吓而起飞。
  • 鸳鸯:一种水鸟,象征爱情。
  • 岂无恨:难道没有怨恨?
  • 飞去却回头:飞走了又回头,表现出不舍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樱桃谷主,晚唐著名诗人、政治家。杜牧的诗风清新俊逸,擅长五言绝句和律诗,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杜牧身处于政治变革之中,诗中所描绘的宁静自然与人间情感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将自然景色与人类情感相结合,描绘了一幅美丽而又充满情感的画面。开头两句“倚溪侵岭多高树,夸酒书旗有小楼”,展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通过“高树”、“小楼”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悠闲与宁静的氛围,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自信与骄傲。

而后两句“惊起鸳鸯岂无恨,一双飞去却回头”则转向了情感的表达,鸳鸯作为爱情的象征,其飞去与回头的动作,暗示着爱情中的离别与思念。这样的对比使整首诗在宁静中透出一丝哀愁,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运用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写,使读者不仅能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也能体会到情感的深邃。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增添了诗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古典诗词中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倚溪侵岭多高树:描写了溪流与高山树木相依的自然景象,表现出一种幽静的环境。
  2. 夸酒书旗有小楼:诗人自豪地谈论着酒与书法的文化气息,表明其生活品味。
  3. 惊起鸳鸯岂无恨:鸟儿被惊动,表达了离别的怨恨,体现出情感的深刻。
  4. 一双飞去却回头:鸳鸯的飞去与回头,象征着对爱情的怀念与不舍。

修辞手法:

  • 对比:自然的宁静与情感的复杂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鸳鸯的飞去回头赋予了情感,使其更具表现力。
  • 意象:高树、小楼、鸳鸯等意象交织,构建出丰富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情感,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爱情中的离别与思念,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水:象征着生命与流动,寓意着自然的美丽。
  • 高树:象征着坚韧与悠久,代表了生命的力量。
  • 鸳鸯:代表爱情,象征着情感的深厚与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倚溪”指的是: A. 依靠溪水
    B. 在溪水里
    C. 溪水的声音

  2. 诗中提到的小楼象征的是: A. 酒的美味
    B. 文化的气息
    C. 自然的景色

  3. “惊起鸳鸯岂无恨”中的“恨”主要指: A. 对自然的怨恨
    B. 对离别的怨恨
    C. 对生活的怨恨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李白的诗同样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自由。而杜牧的《入茶山下题水口草市绝句》则是在宁静的环境中流露出对爱情的思考。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涉及离别的主题,但白居易的诗更多地关注社会与人生,而杜牧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文集》
  • 《唐代诗歌研究》

相关查询

有怀鮀浦诸乡朋五首 其三 有怀鮀浦诸乡朋五首 其二 有怀鮀浦诸乡朋五首 其一 西招四时吟 其四 西招四时吟 其三 西招四时吟 其二 西招四时吟 其一 垂虹亭 思美诗十首 其十 思美诗十首 其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长字旁的字 曰字旁的字 直言极谏 素貌 青纶 甘之若素 包含最的词语有哪些 落发为僧 鹵字旁的字 饮马投钱 含糊其词 色字旁的字 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连结尾的成语 蔬菜 修景 包含仿的词语有哪些 想当然 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