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2:45
应接虽无暇,澄怀乃有馀。
底须施藻缋,惟是爱清舒。
春是四时冠,山如太古庐。
何当来晏坐,重习少年书。
虽然应酬繁忙没有时间,但内心的宁静却是绰绰有余。
究竟应该怎样打扮自己呢?我只想追求那种清新舒适的感觉。
春天是四季之中最美的,山峰就像古老的庐舍一样高耸。
何时能够悠闲地坐下来,再次温习我年轻时的书籍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春是四时冠”可理解为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的观念一致。
作者介绍:
弘历,即清代的乾隆皇帝,年号乾隆,擅长诗词,尤其喜欢山水诗。他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之气,也有细腻之美。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乾隆时期,当时他正致力于文化事业,强调个人修养与内心宁静。诗中反映了他对人际交往的厌倦及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澄怀堂》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在繁忙的交际中追求内心的宁静。他以“应接虽无暇”开篇,表达出对社会应酬的无奈与疲惫,但随即以“澄怀乃有馀”转折,强调内心的清澈与宁静。接下来的“底须施藻缋”,表现了他对外在装扮的思考,虽然生活繁忙,他仍然希望能保持内心的清新与舒适。
诗中“春是四时冠,山如太古庐”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蓬勃。春天的美丽象征着希望与新生,而山的巍峨则体现了自然的永恒与力量。最后一句“何当来晏坐,重习少年书”流露出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去求知时光的怀念,体现出一种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融汇了诗人的生活感受与对自然的赞美,透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给人以启迪和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表达了对繁忙交际生活的反思和对悠闲自得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澄怀”是什么意思?
A. 忙碌
B. 清澈的心境
C. 书籍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A. 厌恶
B. 赞美
C. 无所谓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愤怒
B. 怀念
C. 快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弘历的《澄怀堂》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但弘历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展示出不同的诗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