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澄怀堂

《澄怀堂》

时间: 2025-05-01 03:12:45

诗句

应接虽无暇,澄怀乃有馀。

底须施藻缋,惟是爱清舒。

春是四时冠,山如太古庐。

何当来晏坐,重习少年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2:45

原文展示:

应接虽无暇,澄怀乃有馀。
底须施藻缋,惟是爱清舒。
春是四时冠,山如太古庐。
何当来晏坐,重习少年书。

白话文翻译:

虽然应酬繁忙没有时间,但内心的宁静却是绰绰有余。
究竟应该怎样打扮自己呢?我只想追求那种清新舒适的感觉。
春天是四季之中最美的,山峰就像古老的庐舍一样高耸。
何时能够悠闲地坐下来,再次温习我年轻时的书籍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应接:应酬接待,形容忙于交际。
  • 澄怀:清澈的心境,指内心的宁静。
  • 藻缋:装饰,打扮。
  • 清舒:清新舒适。
  • 冠:冠绝,最美。
  • 太古庐:比喻古老而巍峨的山。
  • 晏坐:悠闲地坐着。

典故解析:
“春是四时冠”可理解为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的观念一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弘历,即清代的乾隆皇帝,年号乾隆,擅长诗词,尤其喜欢山水诗。他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之气,也有细腻之美。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乾隆时期,当时他正致力于文化事业,强调个人修养与内心宁静。诗中反映了他对人际交往的厌倦及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诗歌鉴赏:

《澄怀堂》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在繁忙的交际中追求内心的宁静。他以“应接虽无暇”开篇,表达出对社会应酬的无奈与疲惫,但随即以“澄怀乃有馀”转折,强调内心的清澈与宁静。接下来的“底须施藻缋”,表现了他对外在装扮的思考,虽然生活繁忙,他仍然希望能保持内心的清新与舒适。

诗中“春是四时冠,山如太古庐”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蓬勃。春天的美丽象征着希望与新生,而山的巍峨则体现了自然的永恒与力量。最后一句“何当来晏坐,重习少年书”流露出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去求知时光的怀念,体现出一种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融汇了诗人的生活感受与对自然的赞美,透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给人以启迪和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应接虽无暇:表示忙于应酬,几乎没有时间。
  • 澄怀乃有馀:即便如此,内心的宁静却是富足的。
  • 底须施藻缋:在这样的心境里,我应当如何打扮自己呢?
  • 惟是爱清舒:我所追求的只是那种清新舒适。
  • 春是四时冠:春天在四季中是最美的。
  • 山如太古庐:山峰像古老的庐舍,意象深远。
  • 何当来晏坐:什么时候能悠闲地坐下来呢?
  • 重习少年书:再次温习我年轻时的书籍,表达对知识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四季之冠,突显其美丽。
  • 对仗:如“应接虽无暇,澄怀乃有馀”体现了对比的修辞。
  • 意象:自然的山水与内心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表达了对繁忙交际生活的反思和对悠闲自得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机与希望。
  • :象征稳重与永恒。
  • :象征知识与求知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澄怀”是什么意思?
    A. 忙碌
    B. 清澈的心境
    C. 书籍

  2.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A. 厌恶
    B. 赞美
    C. 无所谓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愤怒
    B. 怀念
    C. 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之美,表达内心的宁静。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描写自然景色,展现诗人豪放的情怀。

诗词对比:
对比弘历的《澄怀堂》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但弘历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展示出不同的诗人风格。

相关查询

和马宜州卜居七首·欣欣亭 和马宜州卜居七首·退圃 和马宜州卜居七首·复斋 和马宜州卜居七首·卜居 和陆簿韵 和陆簿九日一首 和留宰赏荼釄二绝 和留献之出郊劝农 和麟老韵五绝 和林宝文喜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水字旁的字 短少 老成练达 夙世冤家 九经三史 权变锋出 氏字旁的字 肉字旁的字 界絶 陆藕 龠字旁的字 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敕文 撩斗 青云得意 文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