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中秋夜二首 其二

《中秋夜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4-30 13:51:03

诗句

一庭明月半庭花,矫首行行学八叉。

银汉无声光皎洁,可曾见到泛仙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1:03

原文展示:

一庭明月半庭花,
矫首行行学八叉。
银汉无声光皎洁,可曾见到泛仙槎。

白话文翻译:

庭院里明亮的月光洒在半边花丛上,我昂首阔步,仿佛在学习那高高的八叉步。银河静静流淌,光辉皎洁,你可曾见到那轻盈的仙舟在水面上漂荡?

注释:

字词注释:

  • :院子、庭院。
  • 明月:明亮的月亮。
  • 矫首:昂首、抬头。
  • 行行:走路的样子,这里指行走的姿态。
  • 八叉:古代一种舞蹈步伐,形态优雅。
  • 银汉:指银河,因其色泽如银。
  • 无声:没有声音。
  • 光皎洁:光芒明亮而洁净。
  • 泛仙槎:漂浮的仙舟,传说中的神仙用舟。

典故解析: “仙槎”指的是古代神话中仙人所乘的船。提到仙舟,通常与神仙、梦境、超凡脱俗的境界有关,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芷芗,近代诗人,生于清末,卒于民国,生平多次往返于海内外,其诗风清新、朴素,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中秋之际,庆祝团圆之夜,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和丰收。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夜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间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开头的“一庭明月半庭花”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月光下花丛的美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意境。接下来的“矫首行行学八叉”,则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表现了他在此刻的心境,仿佛在学习一种优雅的姿态,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银汉无声光皎洁”展现了银河的静谧和皎洁,传达出一种深邃而宁静的氛围。最后一句“可曾见到泛仙槎”,则引入了神话元素,激发读者的想象空间,表现出对超凡境界的向往。这种意境的营造,使得整首诗不仅仅停留在对自然美的赞美,更引发了对人生理想和精神追求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庭明月半庭花:描绘了明亮的月光洒在花丛中的美丽场景,营造了宁静的节日氛围。
  • 矫首行行学八叉:表现了诗人昂首阔步,学习优雅的舞步,传达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 银汉无声光皎洁:描绘了银河静谧而洁净的景象,表现了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 可曾见到泛仙槎:引入神话元素,表达对神秘和超凡境界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银河比作“银汉”,形象生动。
  • 对仗:如“明月”与“皎洁”,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将银河描绘为“无声”,使意象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体现了中秋节团圆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着团圆和美好。
  • :代表着生命的美丽和芬芳。
  • 银汉:象征着浩瀚的宇宙和宁静的心境。
  • 仙槎:象征着超凡脱俗的理想和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银汉”指的是: A. 大海
    B. 银河
    C. 河流

  2. “矫首行行”中的“矫”意为: A. 直立
    B. 高昂
    C. 弯曲

  3. 诗人通过何种意象表现对自然的向往? A. 山川
    B. 明月与花
    C. 大海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杜甫与李白的月亮意象:
    • 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表现了思乡情感,更多的是对亲人的思念。
    • 而杜芷芗在《中秋夜二首 其二》中则更侧重于对自然美的欣赏与精神境界的追求,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中的月亮意象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泛舟至泳鲤桥 遍游桂林山岩 聚八仙花歌赠江淮肥遁子 閒咏 怀古 九章之三 哀郢 九歌 河伯 九歌之六 少司命 九歌·礼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慷的词语有哪些 全力以赴 百二子 举直措枉 包含雁的词语有哪些 焦坎 彑字旁的字 好梦难成 热潮 豁然开朗 靣字旁的字 万籁无声 鞞芾 乳臭未干 門字旁的字 面字旁的字 包含扭的成语 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