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44:28
汉纲解宏纽,国命移权臣。
太阿有神锋,颠倒柄在人。
公卿虽满前,有语各自吞。
张禹为帝师,此是祸乱根。
天子辟左右,决机在一言。
不为社稷计,祇乞儿女恩。
上方斩马剑,当时负朱云。
谷永对直言,天庭策灾氛。
阴谋助元恶,归咎昭阳嫔。
豺狼自此纵,白昼当路蹲。
先生当是时,上书叩帝阍。
耿耿祸福语,皎皎星与辰。
天门锁九重,一门万夫屯。
小臣江湖心,何由达至尊。
贼莽果盗国,忠烈遭烹焚。
先生变名姓,为卒吴市门。
浮云去无踪,世人以为仙。
蓬山在何处,此事且勿论。
但爱清风高,凛凛久益新。
我来拜遗像,旧宅荒基存。
元丰发新诏,玉牒对寿春。
老松益劲色,岁饱霜雪痕。
直上绝顶坛,天风吹衣巾。
细读壁间书,颇喜罗隐文。
恨叹有鲠语,使我气益振。
回视饱食徒,茫茫如埃尘。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44:28
题梅仙观
马存 〔宋代〕
汉纲解宏纽,国命移权臣。
太阿有神锋,颠倒柄在人。
公卿虽满前,有语各自吞。
张禹为帝师,此是祸乱根。
天子辟左右,决机在一言。
不为社稷计,祇乞儿女恩。
上方斩马剑,当时负朱云。
谷永对直言,天庭策灾氛。
阴谋助元恶,归咎昭阳嫔。
豺狼自此纵,白昼当路蹲。
先生当是时,上书叩帝阍。
耿耿祸福语,皎皎星与辰。
天门锁九重,一门万夫屯。
小臣江湖心,何由达至尊。
贼莽果盗国,忠烈遭烹焚。
先生变名姓,为卒吴市门。
浮云去无踪,世人以为仙。
蓬山在何处,此事且勿论。
但爱清风高,凛凛久益新。
我来拜遗像,旧宅荒基存。
元丰发新诏,玉牒对寿春。
老松益劲色,岁饱霜雪痕。
直上绝顶坛,天风吹衣巾。
细读壁间书,颇喜罗隐文。
恨叹有鲠语,使我气益振。
回视饱食徒,茫茫如埃尘。
这首诗提到汉朝的纲常被解开,国家的命运转移给了权臣。太阿剑有神奇的锋利,权力的转移掌握在个人手中。尽管公卿满朝,但各自只顾自己的利益。张禹作为帝师,是祸乱的根源。皇帝在左右的影响下,决策只在一言之间。他不为国家大计,只求儿女情长。上方的斩马剑,曾经承负过朱云。谷永直言劝谏,天庭却遭受灾难。阴谋助长了元朝的恶行,昭阳妃成为了罪魁祸首。从此豺狼横行,白昼当路蹲伏。先生在当时,曾上书叩问帝阍。关于祸福的讨论,似乎星辰清晰可见。天门紧锁,万夫为难。小臣心怀江湖,如何能达至至尊?贼莽果然盗国,忠烈遭到烹杀。先生改名换姓,成为了吴市的一个卒子。浮云去无踪,世人都以为他是仙人。蓬山在哪里,这件事情暂且不论。只愿清风高远,始终保持新鲜。我来拜访遗像,旧宅的荒基依旧存在。元丰年间的新诏,玉牒对着寿春。老松的颜色更显苍劲,岁月饱含霜雪的痕迹。直上绝顶坛,感受天风吹拂衣巾。细读壁间的书籍,颇为欣赏罗隐的文辞。恨叹其中的犀利言语,使我更加振奋。回头看那些吃饱的徒,茫茫如尘埃。
作者介绍
马存,宋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社会政局和人生哲学,常用古典典故表达深刻的历史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王朝权力斗争的时期,马存以“梅仙观”为背景,反映了当时的政治腐败和个人理想的无奈。
《题梅仙观》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政治思考的诗。诗人在描绘古代历史的同时,不忘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开篇便以“汉纲解宏纽,国命移权臣”点明了主题,展现了权力的转移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诗中不仅有对历史人物的直指,更有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深刻剖析。
在结构上,诗歌层层推进,前半部分集中在权力斗争与个人命运的纠葛上,后半部分则逐渐转向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中提到的“先生”形象,似乎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对未来的期盼者。通过对“天门锁九重”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权力中心的无力感,同时也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
马存的用词精准而富有表现力,如“公卿虽满前,有语各自吞”,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官场的虚伪与自私,而“豺狼自此纵,白昼当路蹲”则形象地描绘了权臣的肆无忌惮。结尾的“回视饱食徒,茫茫如埃尘”,则是对那些沉浸于安逸生活的人们的冷嘲热讽,揭示了在历史变迁中,真正的忠烈与理想者往往遭受遗忘和压制。
总体来看,《题梅仙观》不仅是一首古诗,更是一幅深刻的历史画卷,展现了诗人对权力、理想与人性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揭示了权力与理想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忠烈之士遭受不公对待的不满,以及对理想境界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思考深刻,展现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太阿”象征什么?
A. 友谊
B. 权力与决策
C. 财富
D. 文化
诗人对“昭阳嫔”的描述暗示了什么?
A. 她是忠臣
B. 她是祸乱的根源
C. 她是贤良淑德
D. 她是无辜的牺牲者
“回视饱食徒,茫茫如埃尘”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现象的看法?
A. 人生的无奈
B. 社会的繁荣
C. 个人的成功
D. 对友人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