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3:27
二月皇都花满城,美人多病苦多情。一双孔雀衔青绶,十二飞鸿上锦筝。酒掬珍珠传玉掌,羹分甘露倒银罂。不堪容易少年事,争遣狂夫作后生。
二月的京城花开满城,美人们多病且情感丰富。一只孔雀衔着青色的绶带,十二只飞鸿飞上了锦筝。酒杯中盛着珍珠,传递到玉掌之上,羹汤分配着甘露,倒入了银罂中。可惜年轻时的事情太容易了,怎么能让狂妄的人继续做年轻的事呢?
诗中提到的“孔雀”和“飞鸿”都有着悠久的文化象征意义。孔雀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吉祥和美丽的象征,而飞鸿则代表着自由和高远的追求。
杨维桢(1280年-1350年),元代诗人,号天池,世称“杨天池”。其诗风独特,常以清新婉约见长,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
这首诗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描绘美景与美人,表达对青春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描绘二月京城的花海与美人的病情,营造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人生无常的惋惜。前两句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引入,后续则以孔雀和飞鸿的意象,将美与高远结合,展示一种理想化的生活态度。诗中的“酒掬珍珠传玉掌”描绘了奢华的生活,而“羹分甘露倒银罂”则暗示着生活的细腻与温暖。最后两句则转向对青春年华的反思,强调年轻时的放纵与不羁,并暗示着对未来的担忧。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美与哀愁的交织。
诗中提到的“孔雀”象征什么?
诗中“羹分甘露”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诗中反映了对年轻时光的怎样态度?
杨维桢与李白的作品都涉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李白更关注于豪放与自由,而杨维桢则更注重细腻与情感的表达。两者在表现手法与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值得深入比较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