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2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21:53
原文展示:
至荷湖二首 其二 曾巩 〔宋代〕
悲风我眼涩,酸狖我耳愁。 我颠水没马,我起雪满裘。 百里不逢人,岂有烟火投。 却倚青璧望,白雾满九州。 苍苍运乃尔,何地放我忧。 夜卧梦成魇,犹疑拔山湫。
白话文翻译:
悲凉的风让我眼睛感到干涩,酸楚的猿声让我耳朵感到忧愁。 我颠簸在水中,马儿被淹没,我起身时,雪花已经覆盖了我的皮衣。 百里之内不见人烟,哪里还有炊烟可投。 我倚靠在青色的岩壁上远望,白茫茫的雾气覆盖了整个九州。 苍茫的天地如此运转,何处能放下我的忧愁。 夜晚躺下做梦成了噩梦,我仍然怀疑是否能拔起山中的深潭。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等人并称“唐宋八大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曾巩在旅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对旅途艰辛和孤独的感受,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艰辛和孤独,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展现了曾巩深沉的情感和广阔的视野。诗中“悲风”、“酸狖”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旅途的凄凉和孤独,而“白雾满九州”则象征着国家的迷茫和不确定。最后两句“苍苍运乃尔,何地放我忧”和“夜卧梦成魇,犹疑拔山湫”则深刻地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内心的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旅途的艰辛和孤独,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通过描绘旅途中的凄凉和孤独,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展现了曾巩深沉的情感和广阔的视野。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悲风我眼涩”中的“悲风”象征什么? A. 凄凉和孤独 B. 快乐和自由 C. 温暖和舒适 D. 清新和自然 答案:A
诗中“白雾满九州”中的“白雾”象征什么? A. 国家的迷茫和不确定 B. 国家的繁荣和昌盛 C. 国家的和平和安宁 D. 国家的战争和混乱 答案:A
诗中“夜卧梦成魇”中的“魇”是什么意思? A. 美梦 B. 噩梦 C. 普通的梦 D. 幻想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