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至荷湖二首 其二

《至荷湖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7 13:21:53

诗句

悲风我眼涩,酸狖我耳愁。

我颠水没马,我起雪满裘。

百里不逢人,岂有烟火投。

却倚青璧望,白雾满九州。

苍苍运乃尔,何地放我忧。

夜卧梦成魇,犹疑拔山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21:53

原文展示:

至荷湖二首 其二 曾巩 〔宋代〕

悲风我眼涩,酸狖我耳愁。 我颠水没马,我起雪满裘。 百里不逢人,岂有烟火投。 却倚青璧望,白雾满九州。 苍苍运乃尔,何地放我忧。 夜卧梦成魇,犹疑拔山湫。

白话文翻译:

悲凉的风让我眼睛感到干涩,酸楚的猿声让我耳朵感到忧愁。 我颠簸在水中,马儿被淹没,我起身时,雪花已经覆盖了我的皮衣。 百里之内不见人烟,哪里还有炊烟可投。 我倚靠在青色的岩壁上远望,白茫茫的雾气覆盖了整个九州。 苍茫的天地如此运转,何处能放下我的忧愁。 夜晚躺下做梦成了噩梦,我仍然怀疑是否能拔起山中的深潭。

注释:

  • 悲风:指凄凉的风。
  • 酸狖:指猿猴的哀鸣声。
  • 颠:颠簸,指在水中行走。
  • 裘:皮衣。
  • 青璧:青色的岩壁。
  • 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这里泛指整个中国。
  • 苍苍:苍茫,指天空和大地。
  • 运:运转,指天地的运行。
  • 魇:噩梦。
  • 拔山湫:拔起山中的深潭,比喻极大的力量或困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等人并称“唐宋八大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曾巩在旅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对旅途艰辛和孤独的感受,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艰辛和孤独,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展现了曾巩深沉的情感和广阔的视野。诗中“悲风”、“酸狖”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旅途的凄凉和孤独,而“白雾满九州”则象征着国家的迷茫和不确定。最后两句“苍苍运乃尔,何地放我忧”和“夜卧梦成魇,犹疑拔山湫”则深刻地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内心的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悲风我眼涩,酸狖我耳愁。”:悲凉的风让我眼睛感到干涩,酸楚的猿声让我耳朵感到忧愁。这里通过“悲风”和“酸狖”两个意象,描绘了旅途的凄凉和孤独。
  2. “我颠水没马,我起雪满裘。”:我颠簸在水中,马儿被淹没,我起身时,雪花已经覆盖了我的皮衣。这里通过“颠水没马”和“雪满裘”两个意象,描绘了旅途的艰辛。
  3. “百里不逢人,岂有烟火投。”:百里之内不见人烟,哪里还有炊烟可投。这里通过“百里不逢人”和“岂有烟火投”两个意象,描绘了旅途的孤独。
  4. “却倚青璧望,白雾满九州。”:我倚靠在青色的岩壁上远望,白茫茫的雾气覆盖了整个九州。这里通过“青璧”和“白雾满九州”两个意象,描绘了国家的迷茫和不确定。
  5. “苍苍运乃尔,何地放我忧。”:苍茫的天地如此运转,何处能放下我的忧愁。这里通过“苍苍运乃尔”和“何地放我忧”两个意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6. “夜卧梦成魇,犹疑拔山湫。”:夜晚躺下做梦成了噩梦,我仍然怀疑是否能拔起山中的深潭。这里通过“夜卧梦成魇”和“犹疑拔山湫”两个意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内心的挣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雾满九州”比喻国家的迷茫和不确定。
  • 拟人:如“悲风我眼涩”和“酸狖我耳愁”将风和猿声拟人化,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悲风我眼涩,酸狖我耳愁”和“我颠水没马,我起雪满裘”等句,通过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旅途的艰辛和孤独,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通过描绘旅途中的凄凉和孤独,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展现了曾巩深沉的情感和广阔的视野。

意象分析:

  • 悲风:象征凄凉和孤独。
  • 酸狖:象征哀愁和忧虑。
  • 白雾:象征国家的迷茫和不确定。
  • 青璧:象征坚定和依靠。
  • 拔山湫:象征极大的力量或困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悲风我眼涩”中的“悲风”象征什么? A. 凄凉和孤独 B. 快乐和自由 C. 温暖和舒适 D. 清新和自然 答案:A

  2. 诗中“白雾满九州”中的“白雾”象征什么? A. 国家的迷茫和不确定 B. 国家的繁荣和昌盛 C. 国家的和平和安宁 D. 国家的战争和混乱 答案:A

  3. 诗中“夜卧梦成魇”中的“魇”是什么意思? A. 美梦 B. 噩梦 C. 普通的梦 D. 幻想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曾巩的《至荷湖二首 其二》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曾巩的诗更多地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孤独,而王安石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对曾巩的诗歌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唐宋诗鉴赏辞典》:收录了唐宋时期的多位诗人的诗作,对诗歌进行了详细的鉴赏和解析。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榆塞脱忧责 如梦令 水调歌头(送赵文仲龙学) 七八用喜雪韵四首 沁园春·夜雨三更 三用出郊韵三首 其一 九用喜雨韵三首 其二 十三四用喜雪韵四首 其四 汉宫春·楼观齐雪 苦雨吟十首呈同官诸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溯流徂源 饥寒交至 身己 刀字旁的字 胆战心惊 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耳热眼花 秦楼月 殳字旁的字 直朴无华 正身 鬼混 窃幸乘宠 病字头的字 言字旁的字 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两点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