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山中

《山中》

时间: 2025-08-10 10:26:50

诗句

山中凡事幸相宜,第一红尘免上衣。

寻药每同丹客去,拾薪多趁牧儿归。

鸣泉潄石寒蒲洁,宿雾蒸泥早蕨肥。

不奈邻峰学禅伴,时时来此叩岩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0 10:26:50

原文展示:

山中凡事幸相宜,第一红尘免上衣。
寻药每同丹客去,拾薪多趁牧儿归。
鸣泉潄石寒蒲洁,宿雾蒸泥早蕨肥。
不奈邻峰学禅伴,时时来此叩岩扉。

白话文翻译:

在山中一切都显得合适,最重要的是世俗的烦恼不再需要穿上衣服。
每次寻药都和采药的丹客一起去,捡柴也是趁着牧童归来。
泉水声在石间悦耳,寒冷的蒲草格外洁白,宿雾蒸腾泥土,早蕨长得肥美。
但无奈邻近的山峰上总有学禅的伴侣,时常来这里敲响岩石的门扉。

注释:

  • 红尘:指尘世,喧嚣的生活。
  • 丹客:指采药的道士,常常被称为丹客,寓意追求长生之道的人。
  • 鸣泉:泉水流动的声音。
  • 潄石:泉水冲刷岩石,意在描绘清澈的泉水。
  • 宿雾:夜间的雾气,清晨蒸腾的雾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翁卷,字子真,号怀德,宋代诗人,生活于北宋时期。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翁卷隐居山中时,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尘世繁华的淡漠。创作时或许是受到山中清幽环境的影响,写出了对隐居生活的赞美。

诗歌鉴赏:

《山中》通过描绘山中生活的细腻场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诗中“第一红尘免上衣”一句,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琐事的逃避,反映出一种超然的洒脱。接下来的“寻药每同丹客去,拾薪多趁牧儿归”,描绘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表现了人与自然间的亲密关系。随着鸣泉的声音和清晨的雾气,诗人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洁净的自然环境中,营造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氛围。

最后一联“不奈邻峰学禅伴,时时来此叩岩扉”则透露出一种对世俗的无奈。尽管诗人向往隐逸,依然无法避免外界的打扰,展现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无奈。这一层次的情感让整首诗更具深度,呈现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山中凡事幸相宜:山中一切事物都显得宜人。
    2. 第一红尘免上衣:最重要的是不受世俗烦恼的束缚。
    3. 寻药每同丹客去:常与采药的道士一起寻找药材。
    4. 拾薪多趁牧儿归:捡柴时常常是牧童归来的时候。
    5. 鸣泉潄石寒蒲洁:泉水在石头间流动,寒冷的蒲草显得特别洁白。
    6. 宿雾蒸泥早蕨肥:夜间的雾气蒸腾,泥土滋养着早蕨的生长。
    7. 不奈邻峰学禅伴:然而邻近的山峰上有学禅的朋友。
    8. 时时来此叩岩扉:时常来这里敲响岩石的门扉。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对仗等修辞手法。比如“鸣泉潄石”即是通过声音和景象的结合,让人感受到山中生活的生动。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世俗生活的逃避,以及内心深处的矛盾。

意象分析:

  • :象征自然的宁静与隐逸。
  • 泉水:象征生命的源泉和清澈的思想。
  • 蒲草:象征自然的纯净和朴素。
  • 红尘:象征世俗的纷扰与烦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第一红尘免上衣”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世俗的热爱
    B. 对世俗的逃避
    C. 对山水的无感

  2. “寻药每同丹客去”中的“丹客”指的是?
    A. 采药的普通人
    B. 追求长生的道士
    C. 牧童

  3. 诗中提到的“鸣泉潄石”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安静的石头
    B. 清澈的泉水流动
    C. 繁华的街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宁静的生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翁卷的《山中》则更多强调个人的内心感受与对世俗的逃避,反映出一种更深刻的内心矛盾。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翁卷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查询

对雨 春日閒咏 江船对月效乐天何处难忘酒 王婆墩次杨仪部韵 暮春斋居即事 其二 暮春斋居即事 其一 东葛城夜发 故园 题画兰 燕中题画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言字旁的字 学无止境 发纵 言字旁的字 西字头的字 迟徊不决 持蠡测海 蓬首 渊渟泽汇 雪里青 风字旁的字 包含戾的词语有哪些 山头主义 倒八字的字 行过乎恭 现买现卖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