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4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44:52
初赴明州
四征惟是欠东征,
行李如今忽四明。
海接三韩诸岛近,
江分七堰两潮平。
拟将宽大来宣诏,
先趁清和去劝耕。
顶踵国恩元未报,
驱驰何敢叹劳生。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出征之前的复杂心情。作者提到自己尚未完成对国家的贡献(“四征惟是欠东征”),而现在正准备启程去明州(“行李如今忽四明”)。他观察到海洋连接着多个岛屿(“海接三韩诸岛近”),江水分流,潮水平静(“江分七堰两潮平”)。作者希望能够带着宽大的诏令去劝导农民(“拟将宽大来宣诏,先趁清和去劝耕”),但内心感到对国家的恩情尚未回报(“顶踵国恩元未报”),因此不敢轻言生活的辛劳(“驱驰何敢叹劳生”)。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1193),字仲淹,号石湖,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著作多以山水田园诗为主,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歌多描绘田园生活,表现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范成大初赴明州之际,正值南宋时期,国家政局动荡,作者在出征之前,感受到未能报效国家的压力与责任,表达了对国家和农民的深切关怀。
这首诗表现了范成大出征前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国家的忠诚,也有对自身责任的深思。开篇提到“欠东征”,直接表明了作者出征的原因,暗示他对未完成使命的惋惜。接下来的描写中,“海接三韩诸岛近,江分七堰两潮平”,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似乎在暗示出征的必要性。通过描绘海和江,诗人将出征与自然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拟将宽大来宣诏,先趁清和去劝耕”则表现了诗人的仁爱之心,他希望能够在出征的同时,带来宽仁的政策,鼓励农民耕作。最后两句“顶踵国恩元未报,驱驰何敢叹劳生”深刻地表达了对国家恩情的感激与愧疚,显示了诗人对国家与自我的反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现了南宋士人的忠诚与担当。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传达了对国家的责任感与对农民的关怀,表现了士人的忠诚与担当,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测试:
“四征惟是欠东征”中的“东征”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三韩”指的是哪里?
诗人希望在出征前做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