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南山行为梅林司马赋四首 其二

《南山行为梅林司马赋四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7 07:50:26

诗句

我心空自摧,太息今与古。

上山多饥鸢,下山多猛虎。

道路寂无人,日暮楚三户。

停车一以悲,深林有巢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50:26

原文展示: 南山行为梅林司马赋四首 其二 茅坤 〔明代〕 我心空自摧,太息今与古。 上山多饥鸢,下山多猛虎。 道路寂无人,日暮楚三户。 停车一以悲,深林有巢父。

白话文翻译: 我的心情空虚且被摧残,深深叹息古今的变迁。 上山时常见到饥饿的鸢鸟,下山时则常遇到凶猛的老虎。 道路寂静无人,日暮时分,楚地只剩下三户人家。 停下车来,心中充满悲伤,深林中隐居着像巢父一样的高人。

注释:

  • 摧:摧残,损伤。
  • 太息:深深地叹息。
  • 饥鸢:饥饿的鸢鸟,比喻困境中的人。
  • 猛虎:凶猛的老虎,比喻危险或困难。
  • 楚三户:楚地只剩下三户人家,形容荒凉。
  • 巢父:古代隐士,此处指隐居的高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茅坤(1512-1601),明代文学家,字顺甫,号鹿门,浙江湖州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是他在南山行旅中为梅林司马所作,表达了对时世变迁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当时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山行的景象,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的“饥鸢”和“猛虎”象征着世道的艰难,而“巢父”则代表了诗人对高洁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行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时世变迁的深切感慨。诗中“我心空自摧,太息今与古”表达了诗人对古今变迁的无奈和叹息。“上山多饥鸢,下山多猛虎”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世道的艰难,而“道路寂无人,日暮楚三户”则进一步加深了荒凉的氛围。最后,“停车一以悲,深林有巢父”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深林中找到心灵的归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心空自摧,太息今与古”: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空虚和被摧残的感觉,同时对古今的变迁感到深深的叹息。
  2. “上山多饥鸢,下山多猛虎”:通过上山和下山的不同景象,描绘了世道的艰难和危险。
  3. “道路寂无人,日暮楚三户”:道路的寂静和日暮时分的荒凉,加深了诗中的孤独和悲伤氛围。
  4. “停车一以悲,深林有巢父”:诗人停下车来,心中充满悲伤,同时向往深林中隐居的高人。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饥鸢”和“猛虎”比喻世道的艰难和危险。
  • 拟人:“我心空自摧”中的“空自摧”赋予了心灵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表达效果。
  • 对仗:“上山多饥鸢,下山多猛虎”中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世变迁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山行的景象,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高洁隐逸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饥鸢:象征困境中的人。
  • 猛虎:象征危险或困难。
  • 楚三户:象征荒凉。
  • 巢父:象征隐居的高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饥鸢”和“猛虎”分别象征什么? A. 困境中的人和危险或困难 B. 饥饿的鸟和凶猛的动物 C. 困境和机遇 D. 饥饿和力量

  2. 诗中的“巢父”指的是什么? A. 古代隐士 B. 山中的鸟巢 C. 隐居的高人 D. 山中的树木

答案: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了对时世变迁的感慨。
  • 王维《山居秋暝》: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茅坤《南山行为梅林司马赋四首 其二》:两者都表达了对时世变迁的感慨,但杜甫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国家的忧虑,而茅坤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茅坤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早秋吴体寄袭美 子夜变歌三首 再和次韵 迎潮送潮辞。送潮 看压新醅寄怀袭美 杂歌谣辞·挟瑟歌 小雪后书事 严子重以诗游于名胜间旧矣余晚于江南相遇甚乐…之和 怀宛陵旧游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 毛公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迁兰变鲍 芬芳 言字旁的字 飞云掣电 鸟俗 两点水的字 属心 大字旁的字 包含舐的词语有哪些 甄赏 谄词令色 突兀森郁 雕栏玉砌 龝字旁的字 伤病员 绞丝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