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50: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50:26
原文展示: 南山行为梅林司马赋四首 其二 茅坤 〔明代〕 我心空自摧,太息今与古。 上山多饥鸢,下山多猛虎。 道路寂无人,日暮楚三户。 停车一以悲,深林有巢父。
白话文翻译: 我的心情空虚且被摧残,深深叹息古今的变迁。 上山时常见到饥饿的鸢鸟,下山时则常遇到凶猛的老虎。 道路寂静无人,日暮时分,楚地只剩下三户人家。 停下车来,心中充满悲伤,深林中隐居着像巢父一样的高人。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茅坤(1512-1601),明代文学家,字顺甫,号鹿门,浙江湖州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是他在南山行旅中为梅林司马所作,表达了对时世变迁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当时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山行的景象,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的“饥鸢”和“猛虎”象征着世道的艰难,而“巢父”则代表了诗人对高洁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行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时世变迁的深切感慨。诗中“我心空自摧,太息今与古”表达了诗人对古今变迁的无奈和叹息。“上山多饥鸢,下山多猛虎”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世道的艰难,而“道路寂无人,日暮楚三户”则进一步加深了荒凉的氛围。最后,“停车一以悲,深林有巢父”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深林中找到心灵的归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世变迁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山行的景象,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高洁隐逸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饥鸢”和“猛虎”分别象征什么? A. 困境中的人和危险或困难 B. 饥饿的鸟和凶猛的动物 C. 困境和机遇 D. 饥饿和力量
诗中的“巢父”指的是什么? A. 古代隐士 B. 山中的鸟巢 C. 隐居的高人 D. 山中的树木
答案: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