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6:01: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01:55
浣溪沙·花渐凋疏不耐风
作者: 孙光宪 〔五代〕
花渐凋疏不耐风,
画帘垂地晚重工,
堕阶萦藓舞愁红。
腻粉半沾金靥子,
残香犹暖绣熏笼,
蕙心无处与人同。
花渐渐凋零,变得稀疏,无法抵挡风的吹袭;
绘制的帘子垂到地面,傍晚时分显得分外精致;
花瓣落在台阶上,如同青苔在舞动,满是愁苦的红色。
那粉妆半沾在金色的面颊上,
残留的芳香依旧温暖着绣制的熏笼;
而我的蕙心却无处倾诉,无法与人相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孙光宪是五代时期的重要词人,生平不详,但其词作清丽婉约,擅长表达细腻的情感,常描写花草、风景及人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五代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不安之际,诗人通过描写花的凋零,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惋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浣溪沙·花渐凋疏不耐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生命的脆弱和美的易逝。开篇的“花渐凋疏不耐风”便直接点出主题,花的凋零象征着青春与美丽的消逝,随即引入了“画帘垂地晚重工”,描绘了傍晚的宁静与美丽,但又掩饰不了内心的忧愁。接下来的“堕阶萦藓舞愁红”,通过生动的意象,将落花与愁苦的情感结合在一起,展示了诗人对美的珍惜与失落的感慨。最后,通过“蕙心无处与人同”,表达了孤独与无奈,这种情感在整首词中反复出现,深化了主题的内涵。整体而言,这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五代词人的艺术风格和人生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花朵的凋零与美的失去,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花渐凋疏不耐风”表现了什么主题?
A. 美好的青春
B. 生命的脆弱
C. 自然风光
“蕙心无处与人同”中的“蕙心”象征什么?
A. 美丽的容颜
B. 高洁的品德
C. 生命的无常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孙光宪
C. 杜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孙光宪的《浣溪沙》和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均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失落,但李清照更侧重于个人的感伤,而孙光宪则更倾向于对自然与人生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