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40: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40:57
清平乐·洛阳愁绝
作者: 温庭筠 〔唐代〕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
终日行人恣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
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
在洛阳,我的愁绪无尽,杨柳的花瓣像飘雪一样纷飞。
整日里行人恣意地攀折花朵,桥下的流水发出呜咽的声音。
上马出发时,大家争相劝我饮酒,南浦的莺声令人断肠。
愁苦得让我这年轻人心碎,回首时泪水已流千行。
温庭筠(812年-870年),唐代著名诗人,字飞卿,号青山,晚号梦得。其诗词以清丽脱俗著称,尤擅长词,开创了“温词”。他生活在唐朝中期,正值政治动荡、社会变革之际。
《清平乐·洛阳愁绝》创作于温庭筠晚年,表达了他对故乡洛阳的深切思念与愁苦。正值人生坎坷,诗人感受到的离愁别绪与对青春的怀念,形成了作品深沉的情感基调。
《清平乐·洛阳愁绝》是一首充满离情与愁绪的词作。整首词语句流畅,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与对离别的无奈。开篇“洛阳愁绝”便将读者带入一种沉重的情感氛围,接着通过“杨柳花飘雪”这一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凄凉。这里的“杨柳”不仅是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象征着愁苦与离别。
“终日行人恣攀折”一句,描绘出繁华喧闹的洛阳城,然而在这热闹的背后,诗人的心却是孤独而愁苦的。“桥下水流呜咽”更是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流水以情感,仿佛在为诗人的离愁而哭泣。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愁苦情感,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围绕离愁与思乡之情展开,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沉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青春的怀念,传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洛阳愁绝”意为:
A. 洛阳的景色美好
B. 在洛阳感到极度愁苦
C. 洛阳的春天来了
D. 洛阳的夜晚宁静
诗中“桥下水流呜咽”主要表达了:
A. 水流的清澈
B. 水流的丰盈
C. 水流的悲伤
D. 水流的欢快
“愁杀平原年少”表达了诗人的: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青春的怀念与愁苦
C. 对友情的珍惜
D. 对离别的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