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代河合母氏题《曼殊画谱》

《代河合母氏题《曼殊画谱》》

时间: 2025-07-28 17:31:35

诗句

月离中天云逐风,雁影凄凉落照中。

我望东海寄归信,儿到灵山第几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7:31:35

原文展示: 月离中天云逐风,雁影凄凉落照中。我望东海寄归信,儿到灵山第几重?

白话文翻译: 月亮离开了中天,云朵随风飘动,大雁的影子在凄凉的落日余晖中显得格外孤寂。我望着东海,寄去归乡的信件,我的孩子啊,你已经到达灵山的第几层了呢?

注释:

  • 月离中天:指月亮从天空中央的位置移动。
  • 云逐风:云朵随风飘动。
  • 雁影凄凉:大雁的影子显得孤寂凄凉。
  • 落照:落日的余晖。
  • 灵山:佛教中的圣地,这里可能指代修行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曼殊(1884-1918),近代著名诗人、画家,其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这首诗是代河合母氏题《曼殊画谱》,可能是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修行境界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苏曼殊创作《曼殊画谱》时,应河合母氏之请而作,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修行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月亮、云彩、大雁和落日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远的意境。诗中的“我望东海寄归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儿到灵山第几重”则体现了对修行境界的向往和探询。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意象丰富,展现了苏曼殊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月离中天云逐风:月亮离开了天空的中央,云朵随风飘动,营造出一种动态而凄凉的氛围。
  2. 雁影凄凉落照中:大雁的影子在落日的余晖中显得孤寂凄凉,增强了诗的情感色彩。
  3. 我望东海寄归信:诗人望着东海,寄去归乡的信件,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4. 儿到灵山第几重:询问孩子已经到达灵山的第几层,体现了对修行境界的向往和探询。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雁影凄凉”比喻孤独和凄凉的情感。
  • 拟人:“云逐风”赋予云朵以动态和生命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思念和向往,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修行境界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月离中天: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情感。
  • 云逐风:象征着无常和变化。
  • 雁影凄凉:象征着孤独和凄凉的情感。
  • 落照: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灵山:象征着修行和追求精神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月离中天”象征着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月亮的美丽 C. 离别的情感
  2. “雁影凄凉”中的“凄凉”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快乐 C. 平静
  3. 诗中的“灵山”可能指代什么? A. 佛教圣地 B. 家乡 C. 学校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王维《送别》:通过自然景象表达离别之情。

诗词对比: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与苏曼殊的这首诗都表达了思念之情,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融入了梦境和回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曼殊诗集》:收录了苏曼殊的众多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路左佛堂 贡院楼北新栽小松 由云梯下趋壁立岩遂循桃花涧至总岩 春夜独坐 秋居遣兴 灵泉寺 华岩寺 南禅禅寺 冲佑万年宫 武夷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倚杵 镇常 双人旁的字 厄字旁的字 邑字旁的字 包字头的字 毋字旁的字 功名富贵 形影相守 包含祜的词语有哪些 持鳌下酒 香药脆梅 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难得糊涂 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解衣盘磅 风宪 上下其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