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秋夜

《秋夜》

时间: 2025-05-04 01:37:04

诗句

梧桐叶底见银河,露气当窗冷碧罗。

四壁虫声两行雁,不知何处得秋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37:04

原文展示:

秋夜
梧桐叶底见银河,
露气当窗冷碧罗。
四壁虫声两行雁,
不知何处得秋多。

白话文翻译:

在梧桐树的叶子底下,我看见了银河,
窗前的露水使碧罗帐子变得寒冷。
四周墙壁传来的虫鸣声和两行飞雁,
不知道它们从何处得到了如此多的秋意。

注释:

  • 梧桐:一种树木,常用于诗词中象征高洁。
  • 银河:指夜空中明亮的星河,象征浩瀚与美丽。
  • 露气:露水的气息,表明秋夜的寒冷。
  • 碧罗:青绿色的罗帐,古代用以遮挡的纺织品。
  • 四壁:四面墙壁,表示环境的封闭。
  • 虫声:秋夜虫鸣的声音,增添了夜晚的寂静和幽幽的气氛。
  • 两行雁:指成双成对飞过的雁,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典故解析:

  • 银河:古代文学中常用来描绘夜空的美丽,给人以遐想。
  • 虫声和雁:在古代诗词中,虫声常常与孤寂的秋夜相结合,表达诗人的孤独感与思乡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文述,清代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及抒发情感,其诗风清新脱俗,善于表达细腻的心理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夜,诗人通过夜晚的景色,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宁静与清幽。

诗歌鉴赏:

这首《秋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秋天夜晚。诗人在梧桐树下仰望星空,银河的璀璨与窗前的露水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秋夜的清冷和澄澈。诗中的“虫声”和“行雁”不仅丰富了秋夜的氛围,更引发了诗人对秋天的深思。虫鸣声的细腻与飞雁的远行,交织出一种孤独而又富有哲理的情感。诗歌不仅描绘了外在的自然景观,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感受与思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充满了秋天的气息,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梧桐叶底见银河:在梧桐树的叶子下可以看到星空中的银河,表现出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2. 露气当窗冷碧罗:窗前的露水使得帐子变得寒冷,强调了秋夜的清冷与孤寂。
  3. 四壁虫声两行雁:四周传来虫鸣声,两行飞雁在空中飞过,增添了夜晚的动感与孤独感。
  4. 不知何处得秋多:诗人感叹不知秋意从何而来,体现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银河比作夜空中的美丽景象。
  • 拟人:虫声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
  • 对仗:如“虫声”与“雁”,形成了音韵上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旨在描绘秋夜的美丽与宁静,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与思索。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命的哲理性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梧桐:象征高洁与孤独。
  • 银河:象征浩瀚与美丽。
  • 虫声:代表夜的寂静与思考。
  • 飞雁:象征离别与思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露气当窗冷碧罗”中的“碧罗”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种纺织品
    • C. 一种动物
    • D. 一种天象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虫声”与“行雁”共同构成了__的氛围。

  3. 判断题:诗中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 (对/错)

答案:

  1. B
  2.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同样表现了孤独与对自然的感悟,但更强调了饮酒与抒情的结合。
  • 《月夜忆舍弟》:同样在秋夜中表达思乡之情,但更多地体现了对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人陈文述研究》
  2.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3. 《诗词中的秋天意象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陆严州赴召喜成三诗 题南山刘家寺松云轩 连日雪未能多曾远逸见惠二首遵欧苏律禁体物 刘子履少卿挽辞二首 其二 之官离桂隐 官舍梦归南湖 窗前木芙蓉 臞庵书事四首 立春日访梅裴氏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文匣 改恶向善 策驽砺钝 优存劣败 氏字旁的字 火字旁的字 郁郁累累 十字旁的字 三垂 越俎代庖 毛字旁的字 一览全收 谳刑 族望 丶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