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00: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00:01
思归天台
作者:曹勋〔宋代〕
山中小筑枕溪流,却踏红尘笑拙谋。
鬓点吴霜今已才,儿皆楚语只堪愁。
猿惊鹤怨事偶尔,燕语莺啼春罢休。
每与儿曹话归计,一帘清梦绕沧洲。
在山中小屋靠着溪水而建,但我却踏入红尘中,笑谈自己拙劣的谋划。
我的鬓发已被岁月染白,孩子们的言语让我倍感忧愁。
猿猴偶尔惊叫,白鹤也感到怨恨,燕子和莺鸟的啼鸣在春天结束时显得无奈。
每次与儿子们谈论回归的计划,心中总是浮现出一帘清梦,萦绕在沧洲的周围。
作者介绍:曹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其诗作多反映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注重意象的营造。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归隐山林之时,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思考及对故乡的眷恋,展现了他对家庭和人生的深切感悟。
《思归天台》是一首深具情感的山水诗,曹勋通过清新的自然意象与个人内心的独白,展现了隐士生活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开篇“山中小筑枕溪流”描绘了隐居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诗人在这里既享受自然之美,又感受到红尘的纷扰,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接下来的“鬓点吴霜今已才”的句子,诗人用自嘲的语气提及自己的衰老,更加深了内心的忧愁与无奈。而“儿皆楚语只堪愁”则是对家庭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孩子们的语言成为了他情感的寄托,显示出父爱的深沉。
“猿惊鹤怨事偶尔,燕语莺啼春罢休”两句,诗人通过自然界的声音,巧妙地映射出自己的内心世界,猿猴的惊叫与白鹤的怨恨,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人世的无奈。
最后一句“每与儿曹话归计,一帘清梦绕沧洲”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希望与儿子们共同回归故乡的梦想,却又被清梦萦绕,表现出对未来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家庭的深切眷恋,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与人性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家庭的深切思念,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期许。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鬓点吴霜”指的是什么?
填空题:诗人每与儿子谈归计时,心中浮现“一帘__”。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自然意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家庭的思念。 (对/错)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