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1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12:14
惟公秉操如仙官,一任酷暑兼祁寒。
存心香火接造物,达诚果再逢竹冠。
应言蓬莱有至乐,六十九洞无纤恶。
松姿鹤态不复老,琪蕊瑶房未尝落。
上庵至真闻屡过,口付诀自相琢磨。
公今得妙腾逸驾,我嗟老景飞轻梭。
原投黄宁拯将溺有香,一瓣致礼敬诵生神歌。
这位朋友品德如同神仙一般,不在乎酷暑和寒冷的考验。
他心中存有香火,连接着造物主,真诚地再次相遇于竹冠之下。
应该说,蓬莱山上有至高的快乐,六十九洞里没有丝毫的恶劣。
松树的姿态和仙鹤的气韵在这里不再衰老,瑶房中的奇花异草从未凋落。
在上庵里,至真的道理我屡次听闻,口中所传的秘诀也自我揣摩。
如今他得到了高妙的腾飞和逸驾,我感叹年华已逝,如同轻梭穿梭。
原本投身黄宁时,我曾拯救他于溺水之中,如今献上一瓣心香,恭敬地诵唱神歌。
曹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风清新高远,常以自然景物和道教哲理为主题,表达对自由、长生的向往。
此诗作于与友人相见之际,表达了对朋友品德的赞美与对长生不老的向往,反映了当时文人对道教文化的推崇。
这首诗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与哲理性,诗人通过描绘友人的高洁品德与自然景物的和谐美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头以“惟公秉操如仙官”赞美朋友,透出一种对理想人格的向往。接着在“存心香火接造物”中,诗人引入了道教的信仰,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整首诗以蓬莱仙境与六十九洞的美丽意象为背景,构建出一个宁静、超然的生活境界,表现出诗人对道教思想的认同与追求。
诗中“松姿鹤态不复老”则传达了对长生不老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公今得妙腾逸驾”一句,既是对友人成功的祝贺,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老去的感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出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最后一句“原投黄宁拯将溺有香”则回忆起早年的友情,增添了诗歌的温情与深度。
整首诗从对友人的赞美导入,反映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时间的流逝,表现出对理想人格与长生不老的追求,蕴含着丰厚的哲理与情感。
诗中提到的“竹冠”象征什么?
“松姿鹤态不复老”这句表达了什么主题?
诗人对友人的态度是?
曹勋与陶渊明的作品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曹勋通过对友人的赞美与哲理思考,陶渊明则通过田园诗表达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两者都体现了对道教思想的推崇与人生态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