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2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27:37
渔家傲 兴济道中
作者: 戴澳 〔明代〕
袅袅秋风凄卫水,归舟一叶秋风里。
短发未梳眠乍起,三十里,快帆亦会归人意。
漫说东方饥欲死,白粮连舫趋燕市。
三老相逢作吴语,空索米,长安半是侏儒耳。
在袅袅的秋风中,河水显得凄凉,归来的小舟在秋风里摇曳。
我刚刚醒来,短发未梳,远行的三十里路,快帆也总是能赶得上归人的意愿。
人们满口抱怨东方的饥荒,白粮的船只纷纷驶向燕市。
三位老者相逢时说着吴语,空手索要米粮,长安城里半数都是侏儒。
作者介绍:
戴澳是明代的一位诗人,擅长描写江南水乡的景色与民生,作品常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其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生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自然灾害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对秋风、归舟的描绘,反映了社会的艰难与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局的忧虑。
《渔家傲 兴济道中》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秋日情景的词作。开篇以“袅袅秋风凄卫水”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秋日氛围,极富画面感。诗中“归舟一叶”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归家的渔船在秋风中的孤独与无助,暗示着诗人对于归属的渴望与思索。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以“短发未梳眠乍起”自我描写,表现出一种惺忪未醒的状态,似乎在反映出生活的忙碌与不易。诗中“快帆亦会归人意”,表达了对归家的期待,尽管路途遥远,心中始终盼望着能回到温暖的家乡。
而后,诗人转向对社会现状的关注,“漫说东方饥欲死”,则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的饥荒问题,体现了人们生存的困境。“白粮连舫趋燕市”则体现了生活的艰辛与对温饱的渴求。最后,两位老者的相逢与对话,增添了人情味,同时也暗示社会底层的无奈与悲凉。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中,勾勒出一个凄凉却又真实的江南秋日图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与对人性弱点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展开,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人在细腻的描绘中,传达了渔民的生活困境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诗人通过哪种方式表达对归乡的渴望?
诗中“东方饥欲死”表达了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