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咏韦皋

《咏韦皋》

时间: 2025-05-04 03:27:49

诗句

宣父从周又适秦,昔贤谁少出风尘。

当时甚讶张延赏,不识韦皋是贵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7:49

原文展示

咏韦皋
作者:郭圆 〔唐代〕

宣父从周又适秦,
昔贤谁少出风尘。
当时甚讶张延赏,
不识韦皋是贵人。

白话文翻译

宣父(宣王)曾经从周朝迁往秦国,
在过去的贤人中,谁又能少于他出入风尘(政坛)呢?
当时人们对张延(张良)所给予的赏识感到惊讶,
却不知韦皋(韦氏家族)已是贵族之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宣父:指的是周宣王,周朝的一位国君。
  • 风尘:指的是政治、世俗活动,象征出入政坛。
  • 张延:指张良,汉初著名的谋士。
  • 韦皋:韦皋是唐代著名的官员,出身于高贵的家族。

典故解析

  • 宣父从周又适秦:历史上,周朝的衰落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而韦皋的身份和背景在这个时期显得尤为重要。
  • 张延赏:张良在历史上以其智谋和才能受到重视,诗中借此引出韦皋的身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圆,唐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以诗歌见长,擅长抒情和咏史。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唐代社会背景下创作的,作者通过韦皋的事迹,反映出社会对贤才的重视与认识的局限。

诗歌鉴赏

这首《咏韦皋》通过描绘韦皋的身份与遭遇,展示了一个历史人物的深厚背景与社会认知的矛盾。诗的开头以“宣父从周又适秦”引出,既点明了历史渊源,又为下文作铺垫。接下来的“昔贤谁少出风尘”,则指代那些出色的政治家,强调了韦皋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性。最后两句则通过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对韦皋的身份认知的偏差,表明即使是身居高位的贤人,也常常被世人所忽视。整体而言,诗歌的情感基调充满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人才的敬仰,突显出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宣父从周又适秦:提及周宣王,暗示历史的变迁,表达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2. 昔贤谁少出风尘:强调贤人出入政坛的频繁,韦皋也应是其中之一。
  3. 当时甚讶张延赏:反映出社会对张良的赞赏,突出韦皋的低调。
  4. 不识韦皋是贵人:对韦皋身份的忽视,令人感到惋惜。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宣父从周又适秦”和“昔贤谁少出风尘”,整齐划一,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讽:通过对张延的赞赏与韦皋的忽视形成对比,体现出社会对人才的误解。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韦皋的身世,探讨了历史与现实的差距,反映出对贤才的珍视与对社会认知的批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尘:象征着政治与生活的复杂性,暗示了历史的艰辛与辉煌。
  • 贵人:代表着社会地位与价值的认同,强调了韦皋的历史地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宣父”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周宣王
    B. 汉高祖
    C. 唐太宗

  2. 诗中提到的“风尘”主要指代什么?
    A. 自然环境
    B. 政治活动
    C. 生活琐事

  3. 韦皋的身份在诗中被怎样描述?
    A. 被赞美
    B. 被忽视
    C. 被否定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描绘历史人物,传达出对人才的尊重。
  • 杜甫的《春望》:反映了对现实的关注与历史的感慨。

诗词对比
对比郭圆的《咏韦皋》和李白的《将进酒》,两者在历史人物的描写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前者注重历史的反思与人才的遗忘,而后者则强调豪情与人生的及时行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文人诗歌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江红·海阔何人 满江红·七叶蓂开 满江红·休羡莺花 满江红·干结青铜 满江红 满江红 水调歌头 渔家傲 菩萨蛮 菩萨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残虐不仁 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夕字旁的字 翻肠搅肚 舟字旁的字 怀藴 朗晃 文字旁的字 随高就低 欢喜 立字旁的字 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留愍 聿字旁的字 踢秃 触禁犯忌 一元大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