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4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41:51
题近藁二首
作者: 刘克庄
吾年开八秩,形槁更心灰。
禅缚病居士,诗殃冻秀才。
无功上麟阁,有案在乌台。
攻苦三千首,谁曾着价来。
我已经八十岁了,身体衰弱,内心更加灰心丧气。
因禅宗的束缚,成为了病弱的居士,诗作的灾难使得我受苦,犹如冻僵的秀才。
没有功劳能上麟阁(指功名的殿堂),只有案子在乌台(指被贬的地方)。
我努力创作了三千首诗,然而却没有人愿意给我定价。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孟容,号天池,福建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及书法家。他的诗歌风格受五言绝句影响,强调情感的真挚和意境的深远。刘克庄的作品多反映个人的遭遇和对社会的观察,表达了对时局的关切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刘克庄已年迈,回顾自己的一生,感慨颇多。诗中反映了他在仕途上的失意,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执着与无奈。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交织,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思索。
这首诗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刘克庄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创作的执着。开头“吾年开八秩,形槁更心灰”直接点出诗人的年纪和衰弱,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悲凉的情绪。随后的“禅缚病居士,诗殃冻秀才”则揭示了他在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困扰,仿佛被困在一座无形的牢笼中,无法自拔。
诗中“无功上麟阁,有案在乌台”一句,通过麟阁与乌台的对比,展示了诗人对名利的渴望与现实的无情,表达了他在仕途上无所作为的失落感。而“攻苦三千首,谁曾着价来”则是对自己创作成果的感叹,显示出他对作品价值的质疑与对社会冷漠的控诉。
整首诗充满了沉重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奈与困惑,透过个人的经历反映出更广泛的社会现象。刘克庄以自我为中心,深入探讨了艺术与人生的关系,具有人生哲学的深度与情感的细腻。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名利的失望和对创作的执着。它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社会对艺术创作的不关注,传达了对时局的无奈和对生命的感慨。
刘克庄在诗中提到自己多大年纪?
A. 70岁
B. 80岁
C. 90岁
诗中“麟阁”象征什么?
A. 家庭
B. 官位与名声
C. 贫穷
“攻苦三千首”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的什么态度?
A. 不屑一顾
B. 满意自得
C. 辛苦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