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05: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05:26
驿平山不见,况见洞庭君。
震泽湖光远,吴兴水派分。
鱼鳞秋后雪,莺脰树边云。
忽作洛生咏,声愁老婢闻。
驿站近平山却看不见山的影子,更何况那遥远的洞庭湖呢?
震泽的湖水在远处闪烁,吴兴的水流在此分开。
像秋后的雪花浮在水面,鱼鳞似的光点在闪烁;
黄莺在树边欢叫,云彩在空中飘荡。
我忽然作起了洛生的诗,声音愁苦,连老婢也听到了。
林寿图,清代诗人,以山水和田园诗著称,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
本诗创作于林寿图游历之际,灵感来源于他所见的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反映了他对美景的感慨和对人生的哲思。
这首诗在语言上简洁而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个人情感的深刻体悟。首联“驿平山不见,况见洞庭君”以对比的方式,突显了自然景观的神秘和遥远,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描绘震泽湖的光影和吴兴水流的分流,营造出一种开阔而又深邃的湖光山色,给人以宁静的美感。诗的后半部分通过“鱼鳞秋后雪”和“莺脰树边云”的描绘,生动地呈现了秋天的景色,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温暖的氛围,仿佛让人感受到自然的脉动。最后一句“忽作洛生咏,声愁老婢闻”,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与人生愁苦的感慨,使整首诗在清新自然之中又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驿平山不见,况见洞庭君。
描绘了驿站附近的平山不可见,进一步引申到遥远的洞庭湖,表现出一种距离感和渴望。
震泽湖光远,吴兴水派分。
通过震泽湖的光辉和吴兴水流的分流,展现了广阔的自然景观,反映出一种雄浑的气势。
鱼鳞秋后雪,莺脰树边云。
使用比喻,将湖面波光与秋雪相提并论,形象生动,黄莺在树边鸣叫,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景象。
忽作洛生咏,声愁老婢闻。
诗人自我反思,产生感伤的情绪,诗声虽然传递给了老婢,却也显得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人生愁苦的感慨,展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思。
诗中提到的“洞庭君”指的是哪个地方?
“鱼鳞秋后雪”中的“秋后雪”形容的是?
诗中提到的“老婢”是在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