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鹧鸪天 游仙词二十首 其十六

《鹧鸪天 游仙词二十首 其十六》

时间: 2025-04-28 04:22:30

诗句

乱历情怀乱历筝,隔帘人听黯沾襟。

中年忧乐无头绪,陌路遭逢有夙因。

聆片语,认知音,今生无份待来生。

来生又恐无凭据,啮指先书再世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22:30

原文展示:

乱历情怀乱历筝,隔帘人听黯沾襟。
中年忧乐无头绪,陌路遭逢有夙因。
聆片语,认知音,今生无份待来生。
来生又恐无凭据,啮指先书再世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思绪。作者在回忆往昔的情感时,感到一种无奈与忧愁。隔着帘子,听到那忧伤的琴声,不禁泪湿衣襟。进入中年,忧愁与快乐交织,却无从理清。偶然的相遇仿佛是宿命的安排。耳边的几句话,让我认出了心灵深处的共鸣,但今生与那人却没有缘分,只能期待来生再续前缘。然而,我又担心来生会没有依据,便用指头啮咬,提前写下我们的再世盟约。

注释:

  • 乱历:指复杂的经历和情感。
  • :古代弦乐器,代表音乐和情感的表达。
  • 沾襟:指泪水沾湿衣襟,形容悲伤。
  • 中年:此处指诗人正值中年,承载着生活的沉重与烦恼。
  • 夙因:指前世的因缘,强调命运的神秘性。
  • 认知音:指能够彼此理解的心灵共鸣。
  • 今生无份:表示今生无法相守。
  • 来生无凭据:对未来的渺茫和不确定感。
  • 啮指:用牙齿啃指头,形容郑重的盟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启宇,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生、爱情的思考,并在传统诗词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

创作背景:

《游仙词二十首》是杨启宇在反思人生情感和命运时创作的一组诗。这首诗正是对人生无常、情感纠葛的深刻探讨,写出中年人的孤独与对过往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中年人对人生的复杂感受。开篇以“乱历情怀乱历筝”引入,既有对过往经历的总结,也暗示了心中难以平复的情感。隔着帘子聆听琴声,既是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也带有无法触及的惆怅。中年是人生中最为复杂的阶段,往往夹杂着忧愁与快乐,诗人对此深有体会。

“陌路遭逢有夙因”一句,透露出命运的安排和宿命的哲学思考。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仿佛早已注定,然而无奈的却是今生无法相守。这种对缘分的无奈感贯穿始终,使人感到一种深沉的孤独与失落。

“来生又恐无凭据”表达了对未来的渺茫与不安,仿佛即使再生也无从证明曾经的情感。最后的“啮指先书再世盟”则是一种极为感人的承诺,虽无凭据,却依然希望未来能再次相遇。这种情感的深邃与复杂,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乱历情怀乱历筝:复杂的情感如同纷乱的琴声,表明内心的纠结。
  2. 隔帘人听黯沾襟:隔着帘子听到琴声,情不自禁,泪水沾湿衣襟,表现出情感的深切。
  3. 中年忧乐无头绪:中年生活充满忧愁与快乐,却难以理清。
  4. 陌路遭逢有夙因:偶然的相遇是命运的安排,带有宿命色彩。
  5. 聆片语,认知音:聆听几句话,心灵产生共鸣。
  6. 今生无份待来生:今生无法相守,只能期待来生。
  7. 来生又恐无凭据:对未来无把握,担心来生没有依据。
  8. 啮指先书再世盟:用指头啮咬,以此作出郑重的承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琴声,形象生动。
  • 对仗:如“忧乐无头绪”与“陌路遭逢有夙因”形成对比,使诗句更加和谐。
  • 排比:营造出情感的层次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人生中复杂的情感展开,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盼,同时也流露出对命运无常的无奈和对情感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 琴声:代表音乐与情感,象征着美好与忧伤交织的内心感受。
  • 帘子:象征隔阂,暗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
  • 泪水:象征悲伤与情感的宣泄,表现出内心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筝”指的是哪种乐器?

    • A. 古琴
    • B. 古筝
    • C. 笛子
    • D. 嗩吶
  2. “来生又恐无凭据”中,诗人对来生的态度是?

    • A. 期待
    • B. 无所谓
    • C. 担心
    • D. 忧虑
  3. 诗人用什么方式表达对再世盟约的期望?

    • A. 用笔写下
    • B. 啮指
    • C. 口头承诺
    • D. 赠送礼物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写对往昔情感的追忆。
  • 苏轼《水调歌头》: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对比:

  • 比较对象:杨启宇《游仙词二十首 其十六》与李白《将进酒》
    • 主题:两首诗均探讨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纠葛,但李白的作品更偏向于豪放与洒脱,而杨启宇则更为细腻与感伤。
    • 风格:杨启宇的细腻和深刻与李白的奔放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现代诗歌选》:对现代诗歌的全面了解和分析。
  • 《古诗词鉴赏指南》:帮助理解古诗词的技巧与方法。

相关查询

送友人郑州归觐 薛廷范从事自宣城至因赠 南园 咏端正春树 南亭 赠解头贾嵩 杂曲歌辞。昔昔盐。采桑秦氏女 陪崔璞侍御和崔gC春日有怀 洞庭寄所思 赠曹处士幽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雨的成语 业字旁的字 八字旁的字 妖由人兴 吴公 风字旁的字 疑忌 纂述 逐末忘本 一粟 衣字旁的字 百废待举 寝丘之志 可泣可歌 陈结尾的成语 首字旁的字 开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