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鹧鸪天·前题

《鹧鸪天·前题》

时间: 2025-04-29 03:43:53

诗句

收拾秋光入画囊。

四山风色动寒芒。

消除尘壒千寻瀑,净洗乾坤满地霜。

情有会,意应忘。

更无人共此清凉。

丹枫占断天涯路,何处江波认故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43:53

原文展示:

鹧鸪天·前题
作者: 叶恭绰 〔清代〕

收拾秋光入画囊。
四山风色动寒芒。
消除尘壒千寻瀑,
净洗乾坤满地霜。
情有会,意应忘。
更无人共此清凉。
丹枫占断天涯路,
何处江波认故乡。

白话文翻译:

将秋天的光景收进画囊中,
四周的山色因寒风而摇曳。
消除尘世的烦恼,如同千寻高瀑,
清洗天地,霜满大地。
情感有聚会,意念应当忘却,
更无人共赏这清凉的时光。
丹红的枫树遮断了天涯的路,
何处的江水能让我认回故乡?

注释:

  • 收拾:收集、整理。
  • 秋光:秋天的景色。
  • 画囊:盛装画作的袋子,隐喻将美好景色保存。
  • 寒芒:寒冷的光芒,指秋风中的光影。
  • 尘壒:尘世的烦恼和束缚。
  • 千寻瀑:高悬的瀑布,象征壮观与豪放。
  • 净洗:清洗、净化。
  • 乾坤:天地、宇宙。
  • :秋冬时节的霜冻,象征寒冷。
  • 情有会,意应忘:感情能够相聚,但意念应当放下。
  • 丹枫:红色的枫树,代表秋天的景色。
  • 天涯路:遥远的路,象征离别与思念。
  • 江波:江水的波浪,象征故乡的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叶恭绰(1680-1730),字子韬,号天池,清代诗人。其作品以清丽脱俗著称,擅长山水、咏物、抒情,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正值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感悟与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孤独的感慨。

诗歌鉴赏:

《鹧鸪天·前题》是一首表现秋季景色与内心情感的诗作。诗人以“收拾秋光”开篇,展示了他对美好秋色的珍视与记录。诗中提到的“四山风色动寒芒”,表现出秋天的肃杀与清冷,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接下来的“消除尘壒千寻瀑,净洗乾坤满地霜”,则以瀑布的壮观与霜的清冷象征了人世间的烦恼与清净,表现出一种渴望超脱的情感。

在表达情感的层面,诗人提到“情有会,意应忘”,展现了一种对人际关系的感慨,似乎在说情感的短暂和意念的放下。最后的“丹枫占断天涯路,何处江波认故乡”,则引发了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一种无奈和惆怅。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色,折射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索,情感细腻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收拾秋光入画囊:表达了对秋天美景的珍视,像是将其装入画囊中保存。
  2. 四山风色动寒芒:山间的景色因秋风而动,呈现出一种凄凉的美。
  3. 消除尘壒千寻瀑:将世间的烦恼比作高悬的瀑布,象征着一种强烈的解脱愿望。
  4. 净洗乾坤满地霜:天地间满是霜冻,象征着秋冬季节的来临与清冷。
  5. 情有会,意应忘:人际之间的情感虽可相聚,但内心的念头应当放下。
  6. 更无人共此清凉:此时此景,只有自己独享清凉,表现出孤独感。
  7. 丹枫占断天涯路:红枫遮断了通往远方的路,暗示着对未来的迷茫。
  8. 何处江波认故乡:在这江水波涛中,何处能让我再次认得故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光比作画作,突出其珍贵。
  • 拟人:山色因风而动,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情有会,意应忘”,展现了诗的对称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秋天的美景与内心的孤独展开,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了深邃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光:象征着美好与短暂,寓意人生的无常。
  • 寒芒:代表了冷清与孤独。
  • 千寻瀑:象征着壮观与解脱的渴望。
  • :象征着秋冬的到来,及生命的凋零。
  • 丹枫:代表秋天的色彩与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收拾秋光入画囊”意为: A. 将秋天的光景放入画中
    B. 收藏秋天的美好
    C. 忘记秋天的烦恼
    D. 画出秋天的景色

  2. 诗中的“情有会,意应忘”表达了什么? A. 对人际关系的珍惜
    B. 对感情的漠然
    C. 对情感的剖析
    D. 对孤独的接受

  3. “丹枫占断天涯路”中的“丹枫”象征: A. 冷漠
    B. 美好回忆
    C. 乡愁
    D. 生命的短暂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登高》 - 杜甫
  2. 《秋夕》 - 杜甫
  3. 《山居秋暝》 - 王维

诗词对比

  • 叶恭绰的《鹧鸪天·前题》杜甫的《登高》均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但前者更加注重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更显沉重与感慨。两首诗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清代诗人研究》 - 张某某
  2. 《古典诗词鉴赏》 - 李某某
  3. 《诗词的美与意》 - 王某某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鹧鸪天·前题》这首诗。

相关查询

酬赠李炼师见招 旧房 咏怀 谈氏外孙生三日喜是男偶吟成篇兼戏呈梦得 初除尚书郎,脱刺史绯 题新涧亭 代林园戏赠 苦热题恒寂师禅室 自题写真(时为翰林学士) 慕巢尚书书云室人欲为置一歌者非所安也…因而和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厮佣 淫言诐行 龍字旁的字 小襟 走字旁的字 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以水济水 大水淹了龙王庙 无字旁的字 包含泾的成语 奄然而逝 饥渴交攻 心字底的字 小字头的字 不偢不倸 寝不聊寐 修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