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29: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29:57
石洞二首
作者: 李流谦
春梦断不记,春游谁与同。
竹斜过午日,池皱晚来风。
柳已都齐绿,桃犹约略红。
流莺啼未了,又过短墙东。
全诗翻译:春天的梦已断,早已不记得谁陪我春游。竹影斜斜地洒在午后的阳光下,池水因晚风而泛起涟漪。柳树已经绿得如茵,桃花却依旧有些微红。流莺的啼鸣声还未结束,已经飞过了短墙的东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春游、流莺等元素,常见于古诗词中,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生机,流莺的啼鸣更是春天的音符,增添了诗的意境。
作者介绍:
李流谦,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清新脱俗著称,擅长表现自然景物与人情感交融。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天,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诗人可能是在游历山水之间,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复苏,因而作诗表达对春天的感怀。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与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开头两句,诗人以“春梦断不记”引入,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失落。接着,诗人细腻地描绘了竹影、池水、柳树与桃花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色彩。竹影洒落在午后的阳光中,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而“池皱晚来风”则传达了轻柔的晚风拂动水面的场景,增添了诗的动感与层次感。最后两句提到流莺的啼鸣,又传递出春天的活力与希望,但“又过短墙东”的结尾,却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在暗示诗人与春天之间的距离,流莺的欢歌也无法填补内心的孤独。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对春光的珍惜与内心的孤独,表现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现春天的美丽?
A) 竹、池、柳、桃、流莺
B) 山、石、海、云、月
C) 雪、风、雨、雷、霜
“春梦断不记”是什么意思?
A) 春天的梦已结束,忘却过去的美好
B) 春天的梦依然存在
C) 春天的梦让人心烦
诗中提到的“流莺”代表什么?
A) 孤独
B) 春天的活力
C) 悲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的《春夜洛城闻笛》,同样表现了春天的夜晚与孤独感,但更强调了听觉的体验。而李白的《月下独酌》则通过对月的描绘,表达了更深的孤独与对人生的思考。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李流谦的《石洞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