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0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07:37
原文展示:
忆江南
心澹泊,閒画岭松看。
听雨闻雷怜宿鸟,
轻寒轻暖薄罗裳。
谁可共清凉。
白话文翻译:
怀念江南
心境宁静,悠闲地欣赏山岭上的松树。
听着雨声、雷声,怜惜那些栖息的鸟儿,
感受轻寒与轻暖,薄薄的罗裳随意披着。
谁能与我共享这清凉的时光呢?
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的“江南”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文化意象,它代表着温柔的自然景色和恬淡的生活方式。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宁静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逸云,近代诗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时期。其作品多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为主题,风格清新脱俗,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在中国历史变迁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自然与心境,表达对江南的怀念与追思,体现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以及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本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江南的自然景色,表现了一种淡泊宁静的心境。开头一句“心澹泊”便点明了全诗的基调,诗中流露出一种与世无争、恬淡自适的情怀。接下来的“閒画岭松看”通过“画”和“看”两个动词,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欣赏和沉醉。
“听雨闻雷怜宿鸟”这一句中,诗人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生动的场景。雨声与雷声交织在一起,伴随着栖息的小鸟,形成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展现出诗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联系。轻寒与轻暖的交替,更是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动和季节的变换,使整个场景充满了生机。
最后一句“谁可共清凉”则转向内心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孤独感和对共鸣的渴望。诗人似乎在追问,谁能与我一同分享这份宁静与美好?这种情感让整首诗更显深邃,令人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感与对共鸣的渴望,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深刻的情感联系。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心澹泊”意指( )
A. 内心平静
B. 心情激动
C. 忧伤失落
诗中提到的“薄罗裳”最能体现( )
A. 冬季服装
B. 夏季清凉
C. 秋季衣物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 )
A. 激昂澎湃
B. 宁静淡泊
C. 忧伤哀怨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忆江南》相比,陈逸云的《忆江南》更加强调内心的情感体验,而白居易则着重于描绘江南的景色,二者在表现手法上有明显的不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