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4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5:49
梦与李七、庾三十二同访元九
夜梦归长安,见我故亲友。
损之在我左,顺之在我右。
云是二月天,春风出携手。
同过靖安里,下马寻元九。
元九正独坐,见我笑开口。
还指西院花,乃开北亭酒。
如言各有故,似惜欢难久。
神合俄顷间,神离欠申后。
觉来疑在侧,求索无所有。
残灯影闪墙,斜月光穿牖。
天明西北望,万里君知否?
老去无见期,踟蹰搔白首。
夜里做梦回到长安,见到我以前的亲友。
在我左边的是损友,在我右边的是顺友。
梦中正值二月天,春风拂面,我们手牵手。
一起经过靖安里,我下马去寻找元九。
元九正独自坐着,见我便笑着开口。
他还指着西院的花,正好开在北亭旁。
如同我们各自有着旧事,似乎惜别的欢乐难以长久。
心灵相合只是一瞬间,心灵相离却是无期。
醒来后疑似在旁,寻求却什么也没有。
残灯的影子在墙上闪烁,斜月的光透过窗户。
天明时向西北望去,远方的朋友你可知道?
老去之后再无相见的期望,踟蹰着搔着白头。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内容广泛,风格平易近人,关注社会民生,多以叙事和抒情见长。白居易的作品在当时及后世均有很高的评价,尤其是《琵琶行》和《长恨歌》等作品,体现了其深刻的思想和细腻的情感。
此诗写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往昔友谊的追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在人生的晚期,白居易对友人的怀念愈发浓烈,梦境成为他与已故友人沟通的桥梁,既是对美好回忆的追忆,也是对生活现实的感叹。
《梦与李七、庾三十二同访元九》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感的诗,展现了白居易对友谊的珍视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中通过梦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与故友相聚的美好瞬间,然而这种快乐又被短暂的现实所打断。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梦中相聚的情景,温暖而亲切,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友谊的甜美;而后半部分则转向现实,诗人醒来后的失落与孤独,让人感受到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
白居易运用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出对往昔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无奈。诗中“神合俄顷间,神离欠申后”的表述,极为生动地捕捉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瞬息万变,让人深思。整首诗在形式上整齐划一,运用对仗与平仄的韵律,增强了诗的音乐感与美感。
整首诗围绕友谊与时光的流逝展开,表达了对旧友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梦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这种情感却变得愈加珍贵与脆弱。
白居易在诗中梦见哪些人?
诗中提到的“靖安里”象征什么?
“神合俄顷间,神离欠申后”中“神”指的是什么?
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表现对往昔的怀念,但以音乐的形式展现情感,主题上更加聚焦于孤独与艺术的力量。
元稹《离骚》:通过对人生苦闷的描写,反映对友谊的珍视,两者在主题和情感上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