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0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03:11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东宫的白庶子与南寺的远禅师,何处能够遥相见呢?在心无所牵挂的时候,仿佛一切都能在此刻重聚。
此诗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东宫”和“南寺”的对比,可以引申出封建王朝中权力与清净生活的对立。
白居易(772-846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以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而闻名,尤其擅长描写社会生活和感情。
《远师》创作于白居易在朝廷中经历了波折之后,他对官场的失望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此诗中有所体现。
《远师》一诗,通过对“东宫”的描写,隐喻了权力的虚荣与孤独;而“南寺”则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精神归宿。诗中表现了诗人与远禅师之间的遥远联系,既有对“心无一事时”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在这两种生活态度的对比中,白居易表达了对世俗的厌倦和对精神生活的渴望。
在“何处遥相见”一句中,诗人提出了一个疑问,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失落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后面的“心无一事时”中得到缓解,暗示了在内心清净无杂的状态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灵的契合。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精神归宿的追求,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相通的重要性。
白居易在诗中提到的“东宫”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中提到的“南寺”象征着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反映了什么情感?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其意象更加自然清新,展现了山水之美,而白居易的《远师》则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与内心的宁静,表现出一种更为哲思的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