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57: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57:38
行至严州寿昌县界得请许免入奏仍除外官感恩
——陆游〔宋代〕
晓传尺一到江村,
拜起朝衣渍泪痕。
敢恨帝城如日远,
喜闻天语似春温。
翰林惟奉还山诏,
湘水空招去国魂。
圣主恩深何力报,
时从天末望修门。
天刚亮,我的书信传到了江村,我穿上朝服,拜见后泪水沾湿了衣襟。
我怎敢恨帝都如同那遥远的太阳,
反而高兴地听到天子的恩命如春日的温暖。
翰林院的官员只负责奉还山中的诏书,
湘江水流清,但无奈无法召回我失去的国魂。
圣主的恩德深厚,我又如何能够回报呢?
在这遥远的天边,时常仰望着修复的门。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散文家、政治家,擅长诗、词、文,作品广泛,内容涵盖爱国、怀古、田园等多个方面。他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起伏,对国家和民族有着深厚的感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之际,他虽身为官员,但因政治原因被贬,时常怀念故国,此诗正是表达了对国土的思念与对皇恩的感激,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陆游的《行至严州寿昌县界得请许免入奏仍除外官感恩》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深厚情感与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诗的开头,作者以“晓传尺一到江村”引入,传达出自己身处边远之地,收到朝廷的消息,心中百感交集的情绪。接着通过“拜起朝衣渍泪痕”,生动地描绘了他在朝见皇帝时的悲伤与无奈。
诗中“敢恨帝城如日远,喜闻天语似春温”表现了诗人对故都的思念与对皇恩的感激,展现出一种矛盾的心理:既渴望回归故国,又感激朝廷的恩赐。随后,诗人提到“翰林惟奉还山诏”,这里暗示了他对政治中心的无奈与失落,感觉自己在权力的边缘,心中难免感慨。
最后几句“圣主恩深何力报,时从天末望修门”,则是对自己无法回报皇恩的感慨,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及对命运的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比手法,传达出陆游对国家的热爱与个人命运的失落,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与对国家的思念,展现了陆游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故国的执着追求,表达了一种无奈而又坚定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翰林”指的是哪个机构?
A. 农业部
B. 文化部
C. 最高学术机关
D. 武装部
“敢恨帝城如日远”的意思是?
A. 不敢恨故乡
B. 不敢恨帝都太遥远
C. 感觉帝都温暖
D. 盼望帝都近在咫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的《行至严州寿昌县界得请许免入奏仍除外官感恩》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均表达了对国土的思念与对历史的感慨。陆游的诗更侧重于对国的忠诚与个人命运的无奈,而李白则通过历史的回顾表现出对英雄豪杰的向往与敬仰,两者虽主题相近,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