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40: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40:47
促织
杨万里 〔宋代〕
一声能遣一人愁,
终夕声声晓未休。
不解缫丝替人织,
强来出口促衣裘。
一声蟋蟀的鸣叫,能驱散一个人的愁苦;整夜的鸣叫,直到天亮也没有停止。它不会用丝线为人编织衣物,却硬要叫出来,仿佛是在催促人们穿上衣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著名的典故,但蟋蟀在古代文化中常被视为和谐与忧愁的象征,常用于诗歌中表达对人情绪的共鸣。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人,南宋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他在诗中融入了丰富的个人情感,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士人常常感到忧愁。诗人通过蟋蟀的鸣叫,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与人情的细腻观察。
《促织》是杨万里的一首清新之作,诗中通过对蟋蟀鸣叫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情感联系。开头两句“一声能遣一人愁,终夕声声晓未休”,生动地刻画了蟋蟀的声响对人心情的影响。蟋蟀的鸣叫如同一位不请自来的访客,能够轻易地带走人的忧愁,但同时又是整夜的声音,让人感受到一种无休止的悲怆。
接下来的两句“不解缫丝替人织,强来出口促衣裘”,则转而强调了蟋蟀的无能为力。它无法用丝线为人编织衣物,却依然在夜里发出声音,仿佛在催促人们去面对生活的责任。这里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有些事物虽然无法直接解决我们的痛苦,但它们却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我们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对蟋蟀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对自然的敏锐感知,以及对人情世态的反思。诗中体现了一种既轻松又沉重的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又有对生活无奈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交织,反映了生活中的无奈与责任。蟋蟀的鸣叫虽能带来一时的解愁,但并不能解决生活的困境,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蟋蟀的鸣叫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生活的美好
b) 人的愁苦
c) 自然的宁静
诗人通过蟋蟀的声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悲伤与无奈
c) 兴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杨万里的《促织》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涉及到夜晚的情感体验,但《促织》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而《静夜思》则更聚焦于个人的思乡之情。两首诗虽风格不同,但都折射出深厚的情感与生活的哲理。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