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2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21:49
《明发栖隐寺》
作者:杨万里 〔宋代〕
木鱼一叫众僧聚,
老夫登车欲前去。
仰头见天俯见路,
明明是昼不是暮。
如何今晨天地间,
咄咄怪事满眼前。
将为是夜著,
月轮已没星都落。
将谓是画休,
银河到晓烂不收。
皎如江练横天流,
中流点缀金沙洲。
元来海底蚕浴月,
云师闭关不教出。
义和挥斧斫云关,
取将一道天光还。
天光淡青日光白,
道是银汉也则得。
云师强很赶不奔,
堆作沙洲是碎云。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栖隐寺的清晨,木鱼声响起,僧人们聚集。诗人准备上车前往某地,仰望天空,俯视道路,发现光明的白昼并非黄昏。诗人惊奇于今晨天地之间的异象,似乎是夜晚的景象,月亮已经落下,星星也消失了。又好像是一幅画卷,银河在晨曦中依旧灿烂。清晨的景象如同江水横流,中间点缀着金色的沙洲。原来在海底的蚕正在沐浴月光,云师闭关不让其出世。义和用斧头劈开云层,带来了天光。天光淡青,日光洁白,仿佛是银汉的光辉。云师虽然强大,却不能逃离,最终堆成了沙洲般的碎云。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君实,号阮亭,南宋诗人,生于公元1127年,卒于1206年。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诗风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注重个人感受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杨万里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景物的深刻观察与理解,表现了他在宗教信仰与自然哲学上的思考。
《明发栖隐寺》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异景,诗人通过对光明与黑暗、现实与幻境的对比,展现了他对自然现象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比如“银河”、“江练”、“金沙洲”等,构建出一个如梦似幻的晨曦画面,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
诗人在面对奇特景象时表现出的惊异与思考,反映了他对自然与人生的哲学思考。在诗的最后部分,诗人尝试通过对云师的描绘,表达了自然力量的不可控与生命的无常。通过“义和挥斧斫云关”的意象,诗人传达了人们在面对强大自然时的无力感,同时也表达了对光明与希望的向往。
整首诗气韵生动,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体现了宋代诗人追求自然与内心和谐的精神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奇特的自然现象,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与对光明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木鱼一叫”是指什么?
A. 木鱼声响
B. 木鱼游动
C. 木鱼制作
答案:A
诗中提到的“云师”代表什么?
A. 人类
B. 自然现象
C. 神灵
答案:B
诗人在面对奇特现象时的感受是什么?
A. 高兴
B. 疑惑
C. 忧伤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