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5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59:18
书锁树谏图
作者:张镃 (宋代)
中国人材未尝绝,季龙何苦称豪杰。
一朝得志忘穹庐,侈心不遏洪河决。
沙丘未破身先爇,义士敢忘膏斧钺。
所幸向来涉经史,改过知非犹可说。
噫,固知礼义之本根人心,何如露台惜百金。
这首诗表达了对人才的珍视与对个人志向的反思。作者认为,华夏民族的人才从未绝迹,像季龙这样的豪杰又何必自夸呢?一旦获得了权势,便会忘记自己的根本,心中浮躁,正如洪水决堤。虽然逆境未破,但有些义士却忘记了自己的志向和责任。所幸的是,过去的经历使他懂得了要改过自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作者感叹,礼义的根本在于人心,岂能像露水一样珍惜金钱?
作者介绍:张镃,字仲明,号子明,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而著称。他的诗风多表现对人性及社会的思考,常以直言不讳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士人理想的碰撞。诗人试图通过此诗警示人们要珍惜内心的礼义,不要因为外在的权势而迷失本心。
《书锁树谏图》不仅展现了张镃对人才的认同与珍视,还反映了他对社会道德的深切关注。诗中以季龙为引子,引出对豪杰的思考,警示人们在获得成功后切勿忘本。张镃通过“洪河决”这一形象,将浮躁的心态与不可阻挡的欲望相结合,生动地描绘了人性中的脆弱与冲动。
诗中的“义士敢忘膏斧钺”,则精准地指出了那些忘却责任的人的自私与短视。相较于个人名利,诗人更关注的是道德与义气的价值。最后一联中强调礼义的根本在于人心,这一观点在古代文化中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显示了诗人对社会伦理的深思熟虑。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等,增强了诗的表达效果。诗人通过对比与反讽,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与对理想人性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传达了对人性及社会道德的深刻反思,强调在追求成功与名利的过程中,不应忘却内心的礼义与责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季龙”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孟子
B. 季札
C. 曾子
D. 荀子
“侈心不遏洪河决”中“洪河”比喻什么?
A. 自然灾害
B. 内心的贪欲
C. 社会动乱
D. 个人理想
诗歌的主题主要关注什么?
A. 追求财富
B. 忘却责任
C. 人性与道德
D. 个人成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