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城外

《城外》

时间: 2025-05-10 07:21:16

诗句

露寒风定不无情,临水当山又隔城。

未必明时胜蚌蛤,一生长共月亏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21:16

原文展示:

露寒风定不无情,
临水当山又隔城。
未必明时胜蚌蛤,一生长共月亏盈。

白话文翻译:

寒露时节,风停了却不见情意,
河水边山的那一边又隔着城。
并非明亮的时光就一定胜过蚌和蛤,
一生中总是和月亮的亏缺与圆满相伴。

注释:

  • 露寒:指寒露时节,天气变冷,露水寒冷。
  • 风定:风停了,象征着一种宁静的气氛。
  • 临水当山:指诗人站在水边,面前是山,构成了隔离的空间。
  • 未必:未必,或许不一定。
  • 明时:指光明的时刻,象征着美好或繁荣的时光。
  • 蚌蛤:指蚌和蛤蜊,象征着内心的隐秘和珍贵的东西。
  • 月亏盈:月亮的缺与盈,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与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而著称,常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爱情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李商隐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于人生、爱情、时光流逝的思考,背景或与他个人的经历和当时社会的动荡有关。

诗歌鉴赏:

《城外》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诗的开头“露寒风定不无情”描绘了寒露时节的萧瑟景象,给人以凄凉的感觉。这里的“寒”与“风”,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冷酷,也象征着人心的无情。接着,诗人以“临水当山又隔城”来表达一种无法逾越的隔阂,水、山、城,构成了一个封闭而又孤独的空间,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隔绝。

而“未必明时胜蚌蛤”则引出了一种哲学思考,明亮的时光并不一定比隐秘的珍贵更值得珍惜,蚌和蛤蜊作为象征,暗示了一种内心深处的渴望和珍藏。最后一句“一生长共月亏盈”则将诗人的思索引向更深层次的存在,月亮的亏盈象征着人生命运的起伏与变化,蕴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折射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情感深邃而细腻,展现了李商隐特有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寒冷的露水与停息的风,暗示着一种冷漠与无情。
    • 第二句:描写水边的山与城之间的隔离,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 第三句:反思明亮的时光是否真的优于内心的珍藏,提出了人生的疑问。
    • 第四句:总结一生的变化与无常,强调人生的起伏。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明时与蚌蛤进行对比,暗示内心的珍贵与外在的光鲜并不一定成正比。
    • 拟人:风的停息与情感的冷漠相联系,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围绕着人生的孤独、内心的渴望与无常的命运展开,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际隔阂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露、风:象征着自然的冷酷与人心的无情。
  • 水、山、城:构成隔阂的意象,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内心的孤独。
  • 蚌、蛤:象征内心深处的珍贵与隐秘,反映人的情感与渴望。
  • 月亏盈:月亮的变化象征人生的起伏,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哲学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露寒风定”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温暖
    B. 凄凉
    C. 喜悦
    D. 宁静

  2. “未必明时胜蚌蛤”中的“明时”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时光
    B. 灿烂的未来
    C. 繁荣的生活
    D. 内心的平静

  3. “一生长共月亏盈”表达了对人生的哪种看法? A. 人生是美好的
    B. 人生充满希望
    C. 人生充满变幻无常
    D. 人生是孤独的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商隐的《城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自然景象,但李商隐更注重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而王维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诗文研究》
  • 《唐代诗歌史》

相关查询

偶步 寄张子平 李佐国携致中赠别诗来戏成二首 宿云际偶题 大年三月书来许访敝庐继闻阻雨已归近闻复有 试弓 同汪正夫行夫望鄱江 北风 次韵明仲幽居春来十首 吕丞相挽诗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雨字头的字 子字旁的字 包含泾的成语 厚今薄古 弓字旁的字 召伯树 自服 嵬然不动 目字旁的字 龙跃虎踞 歺字旁的字 遇喜 形势之途 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刓方为圆 齐齐整整 欢楚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