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6:2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29:04
迷神引
过露筋祠,丛树荒烟,怆然成弄
水佩风裳寒未剪,门外嫩阴笼碧。扬灵何处,湖上烟如织。
柳濛濛,斜阳卷,画旂湿。一匊蘋香采,春渡寂。
废殿薜萝丛,暮云入。太息湘灵,莫鼓钱郎瑟。
灌木凄迷,残鸦泣。怒潮流恨,算千古,空午夜。
更菰芦中,疏星晚,起鱼笛。缺月堕无痕,归怨魄。
曲曲奏神弦,近寒食。
在露筋祠旁,我经过荒凉的树丛和烟雾,心中感到无比悲伤。
水袖轻飘,风衣寒冷,未曾剪裁,门外嫩绿的阴影笼罩着幽静的地方。
不知灵魂何处游荡,湖面上烟雾如织般迷离。
柳树微垂,斜阳照射,画帆被雨浸湿。一缕蘋香飘散,春天的渡口显得寂静。
废弃的庙宇中,薜萝缠绕,暮云渐渐逼近。叹息湘灵,别再鼓响钱郎的瑟。
灌木丛中凄凉迷雾,残存的乌鸦在啼哭。怒潮汹涌而来,恨意绵绵,算来千古,空余午夜。
在芦苇丛中,稀疏的星辰闪烁,鱼笛声起。缺月无痕,归来怨恨的灵魂。
曲曲折折奏响神弦,临近寒食之时。
作者介绍:冯煦,清代诗人,因其词风清丽而著称。其作品常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交融。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可能反映作者对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感慨,诗中渗透着对失落与怀念的情绪。
《迷神引》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忧伤与思念的意境。开篇的“过露筋祠”即引入了祭祀与回忆的主题,暗示着对逝去事物的追忆。诗中反复出现的自然意象,如“柳濛濛”、“斜阳卷”,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柔情与惆怅。
整首诗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无奈。诗人用“怒潮流恨”展现了心中波动的情感,与周围景象形成强烈的对比,极具表现力。
最后,“曲曲奏神弦,近寒食”的结尾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仿佛是在诉说着人世间的无常与孤独。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湘灵”指代什么?
A. 湘江之灵
B. 诗人的故乡
C. 古代乐器
答案:A
“怒潮流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忧伤与愤怒
C. 平静
答案:B
“缺月堕无痕”意指什么?
A. 月亮缺损
B. 失去的记忆
C. 无法追寻的过往
答案: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冯煦的《迷神引》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和深厚的个人情感。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观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思考,但冯煦的作品更为细腻,情感更加忧伤,而李白则带有一丝洒脱与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