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论诗三十首·其二

《论诗三十首·其二》

时间: 2025-05-07 21:34:58

诗句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34:58

原文展示: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白话文翻译:

曹操和刘备像虎啸生风般坐镇一方,四海之内无人能敌这两位英雄。可惜的是并州的刘越石(刘琦),不允许他在建安时期挥笔作诗。

注释:

  • 曹刘:指曹操和刘备,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
  • 坐啸虎生风:形容曹操和刘备的气势如同猛虎,威风凛凛。
  • 四海无人:四处没有人能够与之匹敌。
  • 并州:指并州地区,刘越石(刘琦)是此地的代表。
  • 横槊:指用长矛作诗,象征文采和才华。
  • 建安中:指建安时期,是三国时期一个重要的文化盛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1257),字子默,号天柱,金朝诗人、政治家,著有《摸鱼儿》等作品。元好问的诗风多以抒情见长,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金朝时期,正值南北朝的历史背景,诗人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反映出对才华与英雄的渴望和对历史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英雄的崇敬和对失去才华的惋惜。开篇以“曹刘”二人作为对照,强调他们的卓越与威势,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提到“并州刘越石”时,诗人表达了对其才华未能施展的遗憾。诗中“虎生风”之比喻,形象地传达出英雄气概,而“角两雄”则突出了竞争的激烈,这些描绘使得整首诗情感饱满,意蕴深远。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刘琦的惋惜,暗示历史的无情和人才的埋没。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反映了诗人对英雄豪杰的崇敬,同时也对历史命运的无奈感慨,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曹刘坐啸虎生风:曹操和刘备坐拥一方,威风凛凛,气势如虎。
  • 四海无人角两雄:四面八方没有人能与他们抗衡,这两位英雄是无人可敌的。
  • 可惜并州刘越石:可惜并州的刘琦,虽有才华却不得施展。
  • 不教横槊建安中:不让他在建安时期发声,暗示他被压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曹刘比作猛虎,增强了气势和威严感。
  • 对仗:用“曹刘”与“并州刘越石”形成对比,突出主题。
  • 夸张:通过“虎生风”展现其强大的气场。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未能施展才华者的惋惜,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力量与勇气。
  • :象征迅速与力量。
  • :象征竞争与对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曹刘”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A. 曹操和刘备
    B. 刘备和孙权
    C. 曹操和司马懿
    D. 刘备和诸葛亮

  2. 诗中提到的“并州刘越石”是指谁? A. 刘备
    B. 刘琦
    C. 刘邦
    D. 刘秀

  3. “虎生风”主要表达了什么意象? A. 温柔
    B. 威风
    C. 安静
    D. 细腻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苏轼的作品,描绘了英雄的豪情。
  • 《庐山谣》:李白的作品,展现了壮丽的自然与英雄气概。

诗词对比:

  • 比较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与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敬,但王之涣更侧重于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元好问评传》
  • 《金朝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宿清溪主人 梦中作 过五丈原 / 经五丈原 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游春曲二首·其一 苦辛吟 菩萨蛮·赤阑桥尽香街直 山人劝酒 二鹊救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弄假成真 造玄 包含萋的词语有哪些 牙字旁的字 公道合理 青田鹤 牛角挂书 西字头的字 氏字旁的字 强颜为笑 門字旁的字 烈火干柴 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送卷头 工字旁的字 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千思万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