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1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5:35
作者: 苏穆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莫问春何处。绿遍春归路。可惜东风,取次催将西去。极目天涯,正浅深云暮。斜阳还在高树。斗凄楚。细映霞成缕。银钩渐生娇妩。纵到团圆,解照离情几许。不似菱花,传绮窗愁苦。朝朝都上眉驻。
不要问春天在哪里,春归之路已在绿意盎然中。可惜东风匆匆,催促着春天向西飞去。极目远望天涯,正是浅淡的云层与傍晚的朦胧。斜阳依旧挂在高大的树梢,显得凄楚而孤独。细小的霞光如丝线般轻轻映照。银钩般的月亮渐渐露出娇媚的面容。即使到了团圆之时,依然无可奈何地照亮离愁别绪。不似那菱花般,透过绮窗传达出愁苦的情怀。每天都在眉头上停驻着忧愁。
“东风”常用于描写春天的到来,这里借用春风的意象来表达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换。“菱花”则暗指水中的美丽景象,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思念。
作者介绍:
苏穆,字子恺,号石庵,清代诗人,以词作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在作品中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碧牡丹》创作于清代,正值诗人面对人生的种种离别与思念之情,春天的美好与短暂使他感到无奈与惆怅。
《碧牡丹》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开篇以“莫问春何处”引入,直接切入主题,表现出对春天的渴望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接下来的描写极具画面感,绿意盎然的春路,匆匆而去的东风,远望天边的浅云,所有这些都传达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斜阳的凄楚与细霞的温柔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
诗中“纵到团圆,解照离情几许”一句,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情感,即使在团圆的时刻,离愁依旧萦绕心头,不似那菱花所传达的愁苦。诗的最后一句“朝朝都上眉驻”更是将这种愁苦具象化,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困扰与思索。整首诗在意象的使用上非常细腻,既有春天的美丽,又有离别的愁苦,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精湛的艺术技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与个人的离愁,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回忆的珍视。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春天与离别的双重情感,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个人情感。
诗词测试:
“莫问春何处”的含义是什么?
“银钩渐生娇妩”中的“银钩”指代什么?
诗中“朝朝都上眉驻”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