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碧牡丹

《碧牡丹》

时间: 2025-04-30 15:15:35

诗句

莫问春何处。

绿遍春归路。

可惜东风,取次催将西去。

极目天涯,正浅深云暮。

斜阳还在高树。

斗凄楚。

细映霞成缕。

银钩渐生娇妩。

纵到团圆,解照离情几许。

不似菱花,传绮窗愁苦。

朝朝都上眉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5:35

诗词名称: 碧牡丹

作者: 苏穆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莫问春何处。绿遍春归路。可惜东风,取次催将西去。极目天涯,正浅深云暮。斜阳还在高树。斗凄楚。细映霞成缕。银钩渐生娇妩。纵到团圆,解照离情几许。不似菱花,传绮窗愁苦。朝朝都上眉驻。


白话文翻译:

不要问春天在哪里,春归之路已在绿意盎然中。可惜东风匆匆,催促着春天向西飞去。极目远望天涯,正是浅淡的云层与傍晚的朦胧。斜阳依旧挂在高大的树梢,显得凄楚而孤独。细小的霞光如丝线般轻轻映照。银钩般的月亮渐渐露出娇媚的面容。即使到了团圆之时,依然无可奈何地照亮离愁别绪。不似那菱花般,透过绮窗传达出愁苦的情怀。每天都在眉头上停驻着忧愁。


注释:

  • 莫问春何处:不必询问春天在哪里。
  • 绿遍春归路:春天回归的道路上尽是绿色。
  • 东风:指春风,象征春天的到来。
  • 极目天涯:远望天边,目光所及的地方。
  • 斜阳还在高树:傍晚的阳光依然照耀在高大的树上。
  • 银钩:形容月亮,像银钩一样的明亮。
  • 菱花:指水面上的菱角,象征着美丽与愁苦。

典故解析:

“东风”常用于描写春天的到来,这里借用春风的意象来表达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换。“菱花”则暗指水中的美丽景象,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穆,字子恺,号石庵,清代诗人,以词作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在作品中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碧牡丹》创作于清代,正值诗人面对人生的种种离别与思念之情,春天的美好与短暂使他感到无奈与惆怅。


诗歌鉴赏:

《碧牡丹》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开篇以“莫问春何处”引入,直接切入主题,表现出对春天的渴望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接下来的描写极具画面感,绿意盎然的春路,匆匆而去的东风,远望天边的浅云,所有这些都传达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斜阳的凄楚与细霞的温柔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

诗中“纵到团圆,解照离情几许”一句,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情感,即使在团圆的时刻,离愁依旧萦绕心头,不似那菱花所传达的愁苦。诗的最后一句“朝朝都上眉驻”更是将这种愁苦具象化,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困扰与思索。整首诗在意象的使用上非常细腻,既有春天的美丽,又有离别的愁苦,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精湛的艺术技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莫问春何处:直白的开头,表明诗人的疑惑与无奈。
  2. 绿遍春归路:描绘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3. 可惜东风,取次催将西去:东风虽好,却是匆匆而过,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4. 极目天涯,正浅深云暮:远望天边的云彩,营造出一种辽阔的意境。
  5. 斜阳还在高树:夕阳未落,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即将来临的夜晚。
  6. 斗凄楚:形容孤独的情感。
  7. 细映霞成缕:细腻的霞光,如丝缕般轻柔。
  8. 银钩渐生娇妩:形容月亮渐渐升起,带来柔美的感觉。
  9. 纵到团圆,解照离情几许:即便团圆,离愁依旧难解。
  10. 不似菱花,传绮窗愁苦:菱花的美丽与愁苦形成对比。
  11. 朝朝都上眉驻:表达了诗人日复一日的忧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银钩”,形象生动。
  • 拟人:东风如人,催促着春去。
  • 对仗:如“绿遍春归路”与“极目天涯”,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与个人的离愁,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回忆的珍视。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春天与离别的双重情感,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个人情感。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生命与希望,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东风:代表春天的到来,但也有匆匆离去的意味。
  • 斜阳: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孤独的感受。
  • 银钩:月亮的意象,象征着柔美与思念。
  • 菱花:暗示美丽与愁苦,体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莫问春何处”的含义是什么?

    • A. 春天正在到来
    • B. 不要询问春天在哪里
    • C. 春天已过去
  2. “银钩渐生娇妩”中的“银钩”指代什么?

    • A. 钩子
    • B. 月亮
    • C. 皎洁的星星
  3. 诗中“朝朝都上眉驻”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忧愁
    • C. 兴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与苏穆的《碧牡丹》都表达了对时间与生命的感慨,但苏轼更强调团圆的美好,而苏穆则更多地展示了离愁别绪的深沉。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苏穆研究》

相关查询

懿文皇太子挽诗十章 其七 懿文皇太子挽诗十章 其六 懿文皇太子挽诗十章 其五 懿文皇太子挽诗十章 其四 懿文皇太子挽诗十章 其三 懿文皇太子挽诗十章 其二 懿文皇太子挽诗十章 其一 感旧(九首) 感旧(九首) 感旧(九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坐娘家 天下为笼 生来死去 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神谋魔道 食不兼肉 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搂把 为非作歹 歺字旁的字 皿字底的字 牛眠地 酸辣汤 巾字旁的字 露结尾的成语 骚托托 彐字旁的字 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