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3: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3:31
碧牡丹
数点梅梢萼。隐隐见,胭脂著。未到春归,预结探春期约。顿忆花前,恣少年行乐。劝觥筹,履交错。梦先觉。玉照堂空却,翩翾翠禽飞啅。叶底青圆,也共残花零落。试托悲吟,赖旧时弦索。恨伊行,旧情薄。
梅树上几点花蕾,隐约可见,像是沾染了胭脂。春天还未归来,却已经约定了探春的时节。此刻我不禁想起了昔日花前的欢愉,尽情享受年轻的快乐。劝酒时杯盏交错,梦中早已觉醒。玉阶照耀下的空堂,翠鸟翩翩起舞,啁啾鸣叫。树叶下的青圆,和残花一同凋零。我试着吟唱悲歌,寄托于旧时的琴音。心中怨恨她的离去,旧情早已淡薄。
作者介绍:汪东(约1620-1690),字梦华,号云峰,清代诗人,以其词作见长,风格清新婉约,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季,正值梅花盛开之时,诗人借梅花感怀往昔,表达对青春与旧情的追忆,反映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遗憾。
《碧牡丹》是一首充满春意和青春回忆的诗。诗人在梅花绽放的时节,借助梅花的象征,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欢愉与乐趣。诗中多处使用细腻的意象,如“梅梢萼”,表现出春天即将到来的美好期待;“劝觥筹,履交错”,则展现了欢聚时的热闹与交错的关系。这些描写不仅传达了青春的活力,还蕴含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逐渐转向对失去的感慨,“梦先觉”中的觉醒,暗示了对过往的醒悟与追忆的痛苦。“试托悲吟,赖旧时弦索”,则表明诗人试图通过音乐和吟唱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然而,旧情已薄,心中的怨恨与无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深刻的对比:一方面是春天的生机与年轻的欢愉,另一方面则是对过往的深刻怀念与失落感。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碧牡丹》成为一首既美丽又哀伤的作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春天的梅花和欢聚的酒宴,表达了对青春和旧情的怀念,同时反映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和遗憾。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梅梢萼”指的是什么?
A) 梅花的花瓣
B) 梅花的花蕾
C) 梅树的叶子
D) 梅树的根
诗中“劝觥筹,履交错”表现了怎样的场景?
A) 离别的伤感
B) 酒宴的欢聚
C) 春天的到来
D) 追忆往昔
“旧情薄”中的“薄”指的是什么?
A) 颜色变淡
B) 感情变淡
C) 物质变少
D) 时间变短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