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永叔琅琊山六咏其二琅琊溪

《和永叔琅琊山六咏其二琅琊溪》

时间: 2025-05-03 21:55:31

诗句

枯藤垂溪水已消,溪水溅溅石间乱。

潭静鸟呼人渡时,鸟惊人语来还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55:31

原文展示

和永叔琅琊山六咏其二琅琊溪
作者:梅尧臣 〔宋代〕

枯藤垂溪水已消,
溪水溅溅石间乱。
潭静鸟呼人渡时,
鸟惊人语来还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琅琊溪的景象:枯藤悬垂,溪水已经干涸,水流在石缝间潺潺作响。潭水宁静,鸟儿在呼唤,正好有人要渡过时,鸟儿被人声惊动,纷纷飞散而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枯藤:枯萎的藤蔓,象征衰败与孤独。
  • 垂溪水:悬垂的溪水,表现水流的状态。
  • 溅溅:形容水声清脆而急促。
  • 潭静:潭水静止,显得宁静。
  • 鸟呼:鸟鸣叫声,象征自然的生机。
  • 渡时:渡过溪水的时候。
  • 惊人语:人声的惊动。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心境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醉吟,宋代诗人,以山水诗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梅尧臣游览琅琊山时,描绘了在山水之间的感受,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琅琊溪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开头两句“枯藤垂溪水已消,溪水溅溅石间乱”描绘了秋冬季节的景象,枯藤与干涸的水流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着自然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而后两句“潭静鸟呼人渡时,鸟惊人语来还散”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宁静的潭水被鸟鸣和人声打破,鸟儿因此惊飞,象征着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关系和变化。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令人感受到自然的美与生命的流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枯藤垂溪水已消:描绘了干涸的溪水与枯藤的景象,寓意生命的枯竭。
  2. 溪水溅溅石间乱:溪水在石头间流动,发出清脆的水声,体现了自然的活力。
  3. 潭静鸟呼人渡时:潭水静止,鸟儿的鸣叫声与人交织,呈现出一种和谐的场景。
  4. 鸟惊人语来还散:鸟儿因为人声而惊飞,表现出自然对人类行为的敏感。

修辞手法

  • 比喻:枯藤与溪水的描写,用以象征生命的消逝。
  • 拟人:鸟儿的惊动表现出自然的灵性与人类的影响。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敬畏,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枯藤:象征衰败与孤独。
  • 溪水: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推移。
  • 鸟鸣:自然的生机与人与自然的互动。
  • 潭水:宁静与静谧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枯藤”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繁荣
    B. 生命的衰败
    C. 自然的活力
    D. 人的孤独

  2. “潭静鸟呼人渡时”中“潭静”表现了什么? A. 喧闹
    B. 宁静
    C. 活力
    D. 悲伤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自然的热爱与生命的思考
    C. 对人际关系的探讨
    D. 对历史的回顾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梅尧臣与王维的山水诗都通过自然描绘表达情感,但梅尧臣更注重人与自然的互动,而王维则倾向于表达内心的宁静与超然。两者的风格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梅尧臣诗集》
  • 《山水诗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子妆慢 西子妆 题张白琴侬汀宴月图,用君特韵 西子妆 彊村语业有酬先外舅吴北山先生本调一阕,回环讽诵,怅然有作,敢于追和,聊寄所怀。 西子妆慢 西子妆 白莲 西子妆 菊中有名醉西施者,以君特自制曲韵写之 西子妆慢 上巳后一日,与后社诸子李园看海棠 西子妆·司法院红牡丹,去春以四截句和予昕。今连赴会议,又盛开,适成看花局矣。因填此词 江梅引 赠刘会首 江梅引 赠李元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娇娇痴痴 四点底的字 月字旁的字 万剐千刀 鴳雀 多闻强记 巢由 君子劳心,小人劳力 髟字旁的字 失旦之鸡 方枘圜凿 携离 薄田 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羊字旁的字 己字旁的字 睡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