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0:18: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18:11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韩君揭阳居,戚嗟与死邻。
吕使揭阳去,笑谈面生春。
当复进赵子,诗书相讨论。
不必移鳄鱼,诡怪以疑民。
有若大颠者,高材能动人。
亦勿与为礼,听之汩彝伦。
同朝叙朋友,异姓接婚姻。
恩义乃独厚,怀哉余所陈。
韩君住在揭阳,他的叹息让人觉得死亡近在咫尺。吕使君离开揭阳,笑谈中面容如春天般温暖。希望再听赵子的讲解,诗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并不需要搬家去寻找假象,来让民众感到疑惑。就像那些高人一般,才华出众,能够打动人心。也不必过于礼节,只需聆听他们的言论,顺应传统的道理。身居同朝的朋友,虽是异姓,却能联姻相接。恩义自然会更加深厚,怀念我所表达的情感。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冲涤,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是变法派的代表,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经济和政治的进步。他的诗歌风格清新,善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王安石与吕使君分别之际,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情谊与对未来的期许。诗中提到的诗书讨论以及对传统的尊重,反映了王安石在社会变革中的文化立场。
这首诗在形式上看似平易近人,但实际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与哲理。诗中通过描绘韩君的愁苦与吕使君的阳光,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友人之间的关心与惋惜。王安石在此不仅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更通过对赵子的提及,展示了诗书文化在友谊中的重要性。
此外,诗中强调了传统文化的力量,特别是“彝伦”的重要性。王安石希望通过对话与讨论,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同时也表现出对社会风气的思考和期待。整首诗在叙述中流露出的情感真挚而深厚,令人感受到那种不舍与祝福交织的复杂心情。
逐句解析:
韩君揭阳居,戚嗟与死邻。
韩君在揭阳居住,心中忧愁,仿佛与死亡相伴。
吕使揭阳去,笑谈面生春。
吕使君即将离开揭阳,他的笑谈使人感到春天般的温暖。
当复进赵子,诗书相讨论。
期待再次听到赵子的讲解,进行诗书的讨论。
不必移鳄鱼,诡怪以疑民。
不必要为民众制造假象,来引起他们的疑虑。
有若大颠者,高材能动人。
就像那些高人,才华出众,能够感染人心。
亦勿与为礼,听之汩彝伦。
不必过于拘泥于礼节,只需聆听他们的发言,顺应传统。
同朝叙朋友,异姓接婚姻。
朋友之间因同朝而聚,虽是异姓却能联姻。
恩义乃独厚,怀哉余所陈。
这些情谊和恩义自然深厚,怀念我所表达的情感。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与对传统文化的珍视。通过对离别的感伤,王安石传达了对未来的期望,以及在变革中坚持文化的信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吕使君离开揭阳,给人带来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失落 B. 欢笑 C. 绝望 D. 不关心
诗中提到的“鳄鱼”象征什么?
A. 真实 B. 假象 C. 友谊 D. 离别
王安石在诗中表达了对哪些传统的重视?
A. 经济 B. 文化 C. 战争 D. 科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送潮州吕使君》与李白的《送友人》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王安石更注重文化与传统的传承,而李白则更侧重于情感的抒发与个体的孤独。两者在风格和主题上均有其独特之处,值得深入比较与学习。